2024年08月04日
第03版:

依法保障劳动者择业就业权利

8月1日 《人民日报》 魏哲哲

背景:近日,做凉菜的厨师跳槽被索赔10万元的案件引发社会关注。厨师小刘在某餐饮公司从业期间,日常工作是制作凉拌黄瓜、水煮毛豆,由于入职时与公司签订了《保密及竞业禁止协议》,离职后又在其他酒店从事同样工作,原公司便以违反竞业禁止协议为由将小刘告上法庭,要求赔偿违约金及损失共计10万余元。法院审理后判决竞业限制协议无效,驳回了该公司诉讼请求。

观点提要:竞业限制协议与保护商业秘密密切相关。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用人单位预先通过竞业限制约定等形式约束劳动者再就业的工作单位及就业方向,有利于保护企业的经济利益和竞争优势,也有助于营造公平有序的市场竞争环境。然而,维护公平竞争秩序,并非限制人才在企业间的正常流动。实践中,竞业限制条款存在适用主体泛化等滥用现象。部分用人单位不区分劳动者是否属于掌握本单位商业秘密、与知识产权相关保密事项的人员,无差别地与劳动者签订竞业限制协议,并约定高额违约金。劳动者往往囿于用人单位的优势地位,无法拒绝签订竞业限制协议。不负有保密义务的劳动者离职后进入有竞争关系的新用人单位,原用人单位要求劳动者承担高额违约金。这不仅侵害了劳动者自由择业、就业的权利,也影响了劳动力资源的正常流动。

考入名校等于功成名就的成才观有点过时了

8月1日 《北京青年报》 熊丙奇

背景:近日,高校录取通知书陆续发放。某地一村的村民们“彩车游街”,以此庆祝村中的优秀学子考上某名校。有村民认为,这名学生为乡亲增光添彩,“这是一件光荣的事”。

观点提要:乡亲们庆祝村里的孩子考上名校,心情可以理解。不少网友也认为,村民选择这种高调的庆祝方式是在传递正能量,可以激励村里的其他孩子好好学习。庆祝本身没什么问题,需要警惕的是把考上名校视为“功成名就”的成功观、成才观,这种观念显然已经过时。或许在村民看来,金榜题名之后的学子已经是“人生赢家”,然而,在高等教育普及化的时代,哪怕考进名校,也不能确保学生未来会成为“人生赢家”。更多时候,这种想当然的期待会成为不少学子日后背负的心理包袱。为避免村民的“指指点点”,有的名校毕业生就不愿或者不敢回乡工作,甚至不愿意再回乡,担心见到乡亲就被追问找到什么工作、薪酬多少。我国已经明确要求各地学校不得炒作高考高分生、高考状元、升学率。这一方面是为了扭转基础教育存在的唯分数、唯升学的评价导向,另一方面则是引导大众能更理性地看待高考。高考不是学业发展的终点,而是一个新的起点,考进名校的学生,也要面临日后的学业发展以及就业问题。如果进入大学后不刻苦学习,在就业时就会失去核心竞争力,那么即便是名校毕业生,也不可能仅以“名校身份”就获得好工作。

稳步推进线上医保购药

8月1日 《南方日报》 维辰

背景:用外卖买药也可以刷医保了!自7月31日起,广州市正式启动线上购买非处方药医保个人账户支付服务,首批运行的24家医保定点零售药店现已全面接入线上医保支付系统,参保群众线上购买非处方药可使用医保个人账户进行支付结算。

观点提要:这对参保人来说,是实实在在的利好。从全国范围看,实现线上医保购药是大势所趋。将医保结算窗口“搬进”手机,是提升定点医药机构结算效率的需要,也是着力发挥“互联网+医保”便民惠民作用的需要。不过,综观北京、上海、天津等全国多地推进线上医保购药的相关工作,绝大多数只允许使用医保个人账户买非处方药,统筹基金支付还不能实现,处方药也暂未放开。推进线上医保购药,要稳中求进。一方面,药品是特殊商品,处方药更是特殊药品,线上买卖处方药绝不能只追求便利,更要重视用药安全;另一方面,线上医保基金监管不同于线下,涉及到人民群众的“看病钱”“救命钱”,不断利用智能大数据模型加强监督管理,也还需要进一步探索。先启动线上购买非处方药医保个人账户支付服务,再在此基础上逐步扩展,是有必要的。监管部门不仅要确保群众用药安全、维护医保基金安全,参保人数据保护、接入企业审核等,同样需要引起重视。

形式主义费纸又费人

8月1日 《广州日报》 练洪洋

背景:错一个字要重新打印一本?近日在江西省召开的一次会议上,一位省领导对处理文件材料的浪费现象提出批评,“就一个字,用笔改下就行了,小账也是账啊。这种钱乱花,别的钱也可能大手大脚。”

观点提要:这位领导所言极是,纯粹从经济成本角度考虑,“错一个字要重新打印一本”确实很浪费,完全没有必要这么“败家”。在机关浪费的“大江大河”中,材料出错重印只是一朵“小浪花”,更多的是不出错的浪费。《半月谈》披露过一个例子:某地要求每一农户填一份档案,一式4份共96页,全村158户,用了1.5万张A4纸,硒鼓就用了13个。曾有报道称,某城市某个局,为应付某项检查,一个月仅纸张费就花了21万元。撇开正常办公成本,就浪费而言,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无疑是“浪费大户”。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不但费纸,而且还非常“费人”——写材料、改材料已经够累人,还要反复打印、装帧,相当耗费人力。要命的是,会一开完,大量纸质材料便进入“轮回”之中,大量人力投入也成了“沉没成本”。杜绝机关浪费现象“剪叶”还要“挖根”,从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开始。中共中央政治局7月30日召开会议,指出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是顽瘴痼疾,必须下大力气坚决纠治。会议强调,要持续精文简会。每一位深受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之苦的人,都为此真心点赞,唯望施加者能“听劝”,戒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老习惯。(集纳 闻道)

2024-08-04 8月1日 《人民日报》 魏哲哲 1 1 济宁日报 content_177829.html 1 依法保障劳动者择业就业权利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