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宁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并对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作出了专门部署,彰显出共产党人的文化自信与文化自觉。作为孔子故里、儒家文化发源地,曲阜在推进文化“两创”方面责无旁贷。
文旅融合,激活文化“两创”经济增长新亮点。发掘旅游特色,打造文化魅力,实现文旅融合发展是推进“两创”方针的必然选择。在曲阜,“新三孔”与“老三孔”遥相呼应,蓼河十里儒家文旅观光带和北部文化国际慢城相得益彰,戏曲茶座、实验小剧场等文化演艺场所不断丰富完善,古典乐舞、汉服走秀等体验项目相继引入,尼山圣境连续五年推出“夜游季”,游客在古城的平均停留时间延长5个小时。一排排富有儒家文化特色的民宿景观,一声声往来游客的南腔北调,合成一曲动人的曲阜文化旅游交响曲。
文化融入,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群众生产生活。近年来,曲阜市不断夯实文化阵地,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融入基层,常态化开展经典诵读、非遗传承、民俗体验等活动;探索推行“文明实践+信用”等模式,弘扬诚实守信时代新风;创新实施“一校一名国学导师”制度,率先在基础教育阶段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教材、进课堂;深入推进“婚学节寿丧”新礼仪改革,倡导推广“儒风婚尚”新中式婚礼,“美德曲阜”“明礼曲阜”“幸福曲阜”“书香曲阜”等特色品牌不断涌现,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落在精神文明建设上、落在人心上、落在日用而不觉的习惯上。
活态传承,不断拓展文化发展新业态。曲阜市依托非遗和传统技术工艺,通过创意新造,探索出文化活态传承新模式。相继成立文化旅游名家工作室、曲阜市非遗电商服务中心和非遗传承人工作室,多家非遗企业成功入选济宁市级非遗工坊,入选数量位居各县市区第一名。打造“山东手造·曲阜有礼”品牌,创新研学旅游模式,构建起以“政德、师德、青少年、儒商”4大研学教育品牌和“礼、艺、德”3类研学产品体系,通过开展研学游、非遗体验等活动,让非遗文化“活”起来、“兴”起来,成为推动传统文化“两创”的强引擎。
文化互鉴,打造世界文明交流互鉴互融新高地。现如今,一年一度的国际孔子文化节已经成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的重要平台。近年来,曲阜还相继承办了省旅游发展大会、世界互联网大会数字文明尼山对话、青年导演扶持计划等一系列重大活动,依托孔子学院总部体验基地,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孔子学院开展文化交流。自此,越来越多的海内外专家、青年人才跨越山海,齐聚曲阜,交流研究成果,发表真知灼见,践行着“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文明交流互鉴理念。
可以说,推进文化“两创”是一项系统性、综合性工程。要加强资源整合。在区域性文化资源整合和集中连片保护利用上探索新路子,挖掘各文化资源之间的联系,构建以地域特色文化为基底、亮点纷呈又和谐统一的本土特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系。要强化品牌塑造。聚焦时代需求与市场消费,科学提炼文化元素,开发文化产品,攻克“有内容、无品牌”的发展短板,不断提升文化“两创”效益和影响力。要打造立体传播。不断拓宽对外传播渠道,积极利用抖音、今日头条、微信短视频等平台,网红大V等网络自媒体,VR、AR、XR等现代传媒技术,构建全方位、多维化、立体式文化传播交流矩阵。
【作者单位:中共曲阜市委党校,本文系全省党校(行政学院)系统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专项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