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项清 本报通讯员 王愿生 张颖 张浩瀚 摄影报道
邹城市城前镇越峰村原名“老猫洞”,位于越峰山中,始建于清朝乾隆年间,是中国传统古村落,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省旅游特色村、省乡村旅游重点村。该村依托自然禀赋,通过房屋租赁、土地流转、村企合作等方式,对村庄进行仿古修缮,大力发展非遗传承、旅游开发、观光采摘等业态,推进老村与片区、景区的深度融合,最大程度留住乡愁古韵,焕发时代新颜。
越峰村是一片红色的热土。抗日战争时期,该村曾是尼山区抗日根据地指挥部所在地,在尼山区根据地建设与反围剿斗争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1947年5月,鲁南军区第二军分区新建二十团在此遭到国民党整编二十四军12个团兵力的合围,因没能及时撤离,许多战士壮烈牺牲。为教育后人,山谷改为忠魂谷,并建起了纪念园。目前,该村有保存完好的解放战争老猫洞遭袭战等遗迹和遗址8处,依托红色文化建设的越峰忠魂谷和忠魂记忆馆成为远近闻名的红色教育基地和研学基地。
夏日的越峰村,是清凉的避暑地,是充满传统韵味和现代活力的文化空间。来越峰可以品越峰老酒,体验传统手工煎饼,逛石刻石忆广场,到雷锋传承馆、越峰书院、非遗传习馆感受文化魅力,还可以到忠魂记忆馆接受红色教育。
纵赏自然风光,乐享田园童趣的同时,还可以品尝特色美食,品尝地道的农家饭菜、体验淳朴乡情,一种自然惬意感油然而生。6月19日,邹城生态峡谷漂流成功开启,吸引众多游客前来体验游玩,漂流全线长6.8公里,落差168米,途经十余处弯道险滩和高落差河段,不仅能让游客感受劈波逐浪的澎湃激情,还能一路饱览小桥流水织就的田园风光。
越峰的夏天,有明媚的阳光,有四溢的茶香,有香甜的瓜果,有悦耳的蝉鸣,万物蓬勃,处处生机,深厚的文化底蕴、优美的山村风光构成一幅美丽动人的诗意新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