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张美荣 孙萍萍 赵岩岩
盛夏时节,走进兖州东城区第一中学附属青莲学校,相继映入眼帘的是新建的标准化运动场及活动场地,可同时容纳600人就餐的餐厅,安装有智慧黑板、智能护眼灯、空调等设施的现代化教室,这些均为学生创设了安全舒适温馨的学习生活环境。作为2024年政府民生实事项目之一的“开展普通高中学位扩增攻坚”工程已基本建设完成,青莲学校秋季学期投入使用后,可增加学位330个,更好地满足东城区学生入学需要。这是兖州区实行“票决实事”书写民生答卷的镜头之一。
民生工作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2020年,兖州区探索推行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5年来,兖州区推动形成了区委领导、人大推动、代表票决、政府实施、群众参与的良好工作机制,促使一批群众急难愁盼的民生实事项目落地见效。
广泛征集,实事项目“汇民智”
为充分体现民意,在征求意见环节,兖州区自2023年10月中旬,通过在政府门户网站等平台发布征集公告、收集政务热线群众反映的焦点问题、向镇街部门下发征集通知等方式,公开向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征集项目,累计收到义务教育、医疗卫生、交通出行等方面的意见建议133条,经过充分酝酿、认真梳理,并经相关程序集体研究后,形成民生实事候选项目22件。
民生实事项目要精准聚焦人民需求,票决实施的“征集初定”阶段,该区采取“政府、人大”双路径模式广泛征集项目,区政府办充分吸收2023年区人大常委会“访代表听民声”、代表联络站活动中代表开展联系走访和调研收集的意见建议,从中选取了8项转交牵头部门进行论证,增补汇总后共计30项。通过区政府常务会议、区委常委会会议对民生实事候选项目进行了研究,筛选出可行性强、具备实施条件的候选项目12件,提交人代会进行票决。
拟提请代表票决的12件民生实事候选项目具有普惠性、公益性,件件都与群众切身利益有关。在兖州区十九届人大三次会议期间,237位区人大代表“一人一票”,对区政府提交的12项民生实事候选项目进行票决,差额票选出10件2024年区政府民生实事项目,涵盖了教育设施提升、养老托育、民生保险等多个方面,集中更多资金全力聚焦群众最大关切。
组织实施,跟踪问效“促落实”
“截至目前,10件民生实事项目,6项超月度计划推进,4项正常推进,预计11月可提前完成。”近日,在区人大常委会组织开展的2024年政府民生实事暨代表建议办理调度会议上,与会人员实地查看了小泥河和洸府河河堤绿化、兖州一中附属青莲学校等有关现场,区政府副区长通报了政府民生实事暨代表建议办理进展情况。
落实为王,实干为要。兖州区十九届人大三次会议后,区政府印发了关于办好2024年民生实事的通知,将民生实事项目进行了逐一细化分解,明确责任单位、完成时限等,推动层层抓落实。为推动政府民生实事项目如期落实落地,兖州区人大常委会将票决出的实事纳入年度重点监督计划,成立5个项目监督小组,每个小组分别监督2个民生实事项目,每季度开展1次监督活动,对项目逐个调研、跟踪进度,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意见建议,督促整改落实。
督导评议,闭环监督“立机制”
民生实事承载着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盼,而要把民生项目实施中的“金点子”“好思路”转化为惠民生、暖民心的务实举措,离不开实实在在的监督。
兖州区人大常委会聚焦民生实事项目推动进展情况,充分履行监督职责,实施全过程闭环监督,健全完善一事一小组、一组一方案、两月一调度、一季一督查、半年一视察、一年一测评“六个一”跟踪监督机制,建立“年初问计划、年中问进度、年底问效果”的监督工作链,采用现场督导、专项视察、听取汇报等多种监督方式,组织年中视察、年底测评,办理结果由人大代表进行满意度测评,公开晾晒测评结果,推动民生实事项目如期完成。
“实行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是兖州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集中体现,也是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具体实践。”区人大常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该区通过人大全程监督、政府积极作为,督促有关部门加快项目实施,促进民生实事项目好事办好、实事办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