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济宁讯(记者 张彦彦)随着暑假和汛期的到来,青少年学生溺水事件进入易发多发期。为切实保障青少年学生人身安全,进一步做好预防青少年学生溺水工作,市关工委、市教育局近日联合下发通知,要求充分发挥各级关工委和教育行政部门优势作用,组织动员广大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等力量,共同开展预防青少年学生溺水宣传教育和监督工作。
通知指出,要提高思想认识,强化责任担当。全市各级关工委、教育行政部门要深入学习领会国家、省关于加强青少年安全教育工作的部署要求,进一步增强做好预防青少年学生溺水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理念,将保障青少年学生人身安全作为当前一项重要工作任务,积极参与到预防青少年学生溺水工作中。全市各级关工委要坚持“急党政所急、想青少年所需、尽关工委所能”的工作方针,充分发挥“五老”政治素质高、责任心强、时间充裕、接触青少年多的优势,广泛调动“五老”参与青少年防溺水工作的积极性和有效性,按照“教育先行、预防为主、多方参与、分工协作”的工作方针,同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密切配合,通力协作,形成合力,织密筑牢预防青少年学生溺水工作安全网。
通知要求,要广泛宣传发动,积极开展志愿服务。全市各级关工委、教育行政部门要结合自身工作实际,不断加强对青少年学生进行预防溺水安全教育工作的宣传推广力度,在全社会营造重视支持和积极参与预防青少年学生溺水工作的浓厚氛围。各级关工委要组织有相关工作经验的“五老”志愿者当好“三员”。一是当好宣传员。通过媒体广播、网络平台、入户发放宣传资料等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安全教育,做好安全提醒,督促家长履行安全监管责任,帮助教育孩子树立安全意识。二是当好看护员。组织“五老”志愿者在重要时段、重要安全隐患点,劝阻青少年学生下水游泳;遇有险情,在保护自身安全的情况下,及时做好求助、救助、除险等工作。三是当好巡查员。主动配合相关部门,提供志愿服务,在河流、池塘、水库等青少年学生易聚集水域开展巡查,及时劝导教育有下水苗头或私自下河游泳人员;发现有溺水者,科学施救,防止青少年学生溺水事件发生。
通知要求,要加强监督巡查,务求工作实效。协助配合当地党委政府,积极开展水域巡查、监督工作,努力做到巡查到位、劝阻到位、监督到位。按照“就近就便、量力而行”的原则,各级关工委组织本辖区内身体健康、有相关专业知识和工作经验的“五老”志愿者参加当地政府及相关部门组织的防范青少年学生溺水工作联合巡查组,深入重点水域、哨点开展专项巡查活动,掌握青少年学生下水游泳活动规律,向村居、社区提出治理防范对策。对措施不到位、落实不坚决的情况,及时向当地党委政府及相关部门提出意见建议,督促整改。要加大对“五老”巡查工作的保障力度,提供必要的巡查和防护用品,在水域周边设立警示标牌、横幅等明显标识物。
通知强调,要深化关爱服务,丰富暑期生活。全市各级关工委、教育行政部门要组织引导“五老”依托儿童之家、社区活动室、农家书屋、“五老”工作室等阵地,以多种形式参与到城市社区、镇街村居青少年学生暑期课外辅导、托管看护工作中来,让青少年学生暑期有管护、有去处,防止其到危险水域玩耍。要鼓励“五老”志愿者面向青少年学生开展传承红色基因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好家教好家风教育、法治宣传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主题宣传教育活动,丰富青少年学生暑期精神文化生活,增强青少年学生安全防护意识。要给予留守儿童和流动儿童以更多的关心关爱,通过思想上关心、生活上关爱、情感上关怀、心理上辅导等途径助力留守儿童和流动儿童健康安全快乐地度过暑期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