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社会保障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公平、增进人民福祉的基本制度保障,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重要制度安排,发挥着民生保障安全网、收入分配调节器、经济运行减震器的作用,是治国安邦的大问题。
社保怎么交、退休怎么办、社保关系怎么转、养老待遇资格怎么认证,退休能领多少养老金、失业能领多少失业金、工伤待遇是多少……这些与群众利益息息相关的民生大事,也是济宁市“儒小保”社保服务队的头等大事。
为给群众办好一件件社保大事,济宁市人社部门在大力推进社保服务“网上办”“掌上办”的同时,组建了185人的“儒小保”社保服务队,常态化开展“社保服务进万家”活动,队员们走进企业车间、商场超市、村居社区、农村大集、个体工商户等,为大型企业、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开展政策宣传、档案预审、养老待遇资格认证等个性化上门服务,让企业、群众在家门口享受优质社保服务。
当好政策宣传员。为让社保服务“飞入寻常百姓家”,把政策“红包”变为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服务队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通过赶大集、农村大喇叭、进村入户等形式,让社保政策走进千家万户、深入群众心间,引导企业、群众从“我要参保”向“我会参保”转变,促进高质量参保。今年以来,全市开展社保政策服务宣讲活动6000多场,走进企业15000多家、村居1200多个、家庭12000多户,覆盖人群45万多人。
当好企业服务员。持续优化社保领域营商环境,大力推进社保服务“一网通办”“一窗通办”,积极推动企业参保登记智能办、企业职工“退休一件事”快速办、大宗业务上门办,有效提升了企业办事便利度。精准落实助企纾困政策,延续实施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费率政策,推行“直达快享”“免申即享”服务模式,今年以来已减免企业失业保险费1.73亿元,预计全年可为企业减免3.6亿元。
当好群众解忧员。打造“一刻钟” 社保便民服务圈,将社保服务事项下沉至乡镇街道、村居社区、银行网点,方便群众“就近办”。建立帮办代办工作机制,为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提供陪同办、代理办、优先办、上门办等服务,让“暖心社保”暖人心。今年,我市劳动能力鉴定“就近办”服务模式,获批全省唯一试点。
■本报记者 杨国庆 本报通讯员 李金山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