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7月16日
第01版:

织密安全网 打好主动仗

——我市各级各部门全力防范应对强降雨天气

■本报记者 王粲

城市防汛事关城市形象和民生福祉。为应对本轮强降雨,我市各级各部门迅速行动,及时排查险情,以最高标准、最严要求、最快速度做好强降雨防范应对工作,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按照市城防指发布的预警信息,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全员到岗、集体办公,密切关注雨情汛情信息,全力做好防汛各项处置工作。房屋市政施工企业全面落实防范措施,强化对深基坑、脚手架、起重机械等危大工程的安全管理,按工程规模极限值补充和提升排水设备,同时加强对基坑支护及周边建筑物的监测。针对地势低洼小区、周边道路排水易饱和的物管小区及时补充更新沙袋、排水泵等防汛物资,加强与城管部门协调联动,增配沙袋数量,在易积水点增加排水设施,构建社区、物业企业和小区居民联动防汛机制。加大对城燃企业门站、场站、低洼管线等重点部位的风险隐患排查力度,按期进行设施保养维护,强化对燃气项目施工现场监督管理。

市水文中心进一步强化防汛各项应对准备,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消除重点部位和薄弱环节风险隐患,确保水文监测及时、高效、精准。召开全市水文防汛测报工作调度会,从严从细落实应急监测防范措施。坚持每天统计雨量、水位、墒情遥测站点及视频监控站点在线情况,确保设备正常运行。加强与气象、水务、应急及各工管单位的沟通联络,及时捕捉相关信息,随时做好滚动预报,同时对泗河、南四湖等重点河湖段根据雨情水情组织开展会商研判,为各级各部门掌握水情走势提供更加科学精准的水文信息服务。市水文中心还加强对电波流速仪、遥控船、测流船、无人机、在线监测系统等新仪器新设备应用,针对水势迅猛、漂浮物多等复杂局面,采用ADCP、浮标、电波流速仪、雷达在线测流系统等多手段多设备多方法综合施测,达到应测尽测、相互验证、对比分析、总结规律的目的。

市商务局迅速启动市县联动的防汛响应机制,全员靠上成立包保指导组,带领县市区包保人员下沉大型商超和商业综合体开展全覆盖检查,督促各经营单位防汛人员到岗到位,配齐挡水板、沙袋、防水布等防汛物资,加强值班值守和隐患排查,优化完善应急预案,确保防汛工作严阵以待、万无一失。针对入夏以来汛情频发多发的实际,组织地下经营场所开展防汛教育培训和应急演练,深入普及防灾减灾知识,切实提升应急防范能力。组织重点商贸流通企业和食品加工企业建立联保联供机制,指导农产品批发市场、重点商贸企业提前锁定货源、备足库存,确保汛情期间生活必需品不断档、不脱销,切实保障全市群众基本生活需求。

为加强雨天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全力预防和遏制道路交通事故发生,济宁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队迅速召开全市公安交警系统防汛应急响应工作视频会议,印发《济宁市公安局交警支队主城区道路交通管理应急响应预案(试行)》,组建90人应急突击队,根据道路交通实际及响应级别随时参战。实时调整警力部署,值守关键路口、路段,重点关注主城区18个下穿式立交桥和10处易涝点。联合气象、交通运输部门共同研判会商强降雨等恶劣天气动态,及时掌握强降雨天气实时信息和发生范围,每天多频次向各县市区交警大队推送气象信息。利用道路诱导屏、警车车载喇叭等,通过滚动播放预警出行提示、大喇叭喊话引导,警媒实时连线,引导驾驶人合理选择出行路线,同时依托新媒体平台宣传恶劣天气安全行车知识,确保道路有序畅通。

市文化和旅游局迅速行动,召开党组会、全市文旅系统防汛工作调度会议,开展文旅行业暑期汛期安全生产大排查大整治专项行动,组成由局领导带队的包县督导检查组下沉一线督导检查,充实防汛抗旱应急队伍,落实防汛应急人员和物资。指导各A级景区加强巡护排查,完善警示标志,规划应急疏散路径,预设避险场所,及时启动相关措施,必要时关闭涉山涉水景区,游船全部回港,人员即时撤离。指导旅行社合理规划团队旅游线路,一旦遭遇灾害天气和突发汛情等紧急情况,采取有效措施应对。强降雨天气同样给文物安全带来巨大隐患,我市各级文物部门也纷纷出动,通过加强巡查、提前预防等措施,对古桥、古城墙、古建筑、古树名木和依托文物建筑开放的博物馆以及文物工程工地等进行全面排查,保障文物在汛期的安全。

2024-07-16 ——我市各级各部门全力防范应对强降雨天气 1 1 济宁日报 content_176257.html 1 织密安全网 打好主动仗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