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评论员
文化是国家和民族的灵魂。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发祥地,济宁坚决扛牢新时代的文化使命,就必须更大力度推进文化“两创”,持续提升儒家文化影响力。
7月10日至11日,第十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在济宁隆重举行,来自全球63个国家和地区的近400位专家学者和嘉宾友人跨越山海,带着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敬仰和对现代文明的探索汇聚于曲阜尼山。发端于两千多年前的儒家文化,以孔子学说为中心构筑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成为今天中华文明和世界各种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基石。2013年11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曲阜发出了“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号召。今年5月22日至24日,习近平总书记再次视察山东,又提出“山东要担负起新时代的文化使命,在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上积极作为”“以国际孔子文化节等为载体深化文明交流互鉴,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等重要指示要求,为我们进一步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作为儒家文化发源地,济宁责任重大、责无旁贷。我们要全面领会、全面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提出的肯定勉励、总体定位、重要任务,把重要指示要求落到实处。
济宁人文沃土丰厚,更大力度推进文化“两创”,必须立足肥沃的文化土壤深耕细作,不断攀登新高度、实现新跨越。要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坚持“两个结合”,坚决扛牢新时代的文化使命,大力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持续深化文明交流互鉴,以创建文化“两创”先行示范区为总抓手,深入实施“一库百书、景区焕新、文物活化”三大行动,以更高标准办好国际孔子文化节、尼山世界文明论坛,全面提升国际孔子文化节、尼山世界文明论坛层次能级,持续提升儒家文化影响力,打造全国一流文化名市、世界文明交流互鉴高地。要强力推进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持续推动文化事业繁荣兴盛,加快推进文旅融合发展,持续深化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精神文明建设、融入社会治理等“八个融入”,营造“人人彬彬有礼、户户和和美美、处处干干净净”的良好社会风尚,让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经济发展增动能增效益、为旅游休闲增内涵增魅力、为城乡社会增正气增活力。
文化是济宁现代化建设最鲜明的底色。只有牢记嘱托、不负重托,立足深厚文化底蕴,厚植道德土壤,我们才能把文化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让文化“软实力”成为高质量发展的“硬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