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7月08日
第04版:

乡村振兴路上的那抹“志愿红”

大棚经济“棚”勃发展 激活乡村振兴新引擎

情系端午粽飘香 合奏乡村振兴曲

执笔彩绘文化墙 美丽乡村文化兴

入户走访脚上有土 乡村振兴心中有谱

聚焦春季绿化 按下生态振兴“快进键”

特色种植为乡村振兴开出致富“良方”

在乡村 ——听老兵故事 接红色薪火

乡村演出共赴美好 文化振兴一路繁花

好学济宁 学在马村——“强国打卡”共赏乡村振兴新图景

集体经济创丰收 小麦金黄喜满仓

村庄清洁再加力 和美乡村更添彩

“雏鹰课堂”点亮乡村孩子多彩暑期

农村文艺队“舞”出幸福新生活

健身太极大联动 健康乡村新画卷

■本报记者 刘建新

本报通讯员 李超 曹乐胜 魏丹慧 摄影报道

近年来,嘉祥县马村镇坚持“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精准对接群众需求,以“志愿服务+”为抓手,把志愿服务融入各领域,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聚力赋能。

“志愿服务+理论宣讲”传播新思想。依托“网格课堂”“强国小站”等平台,聚焦党的创新理论成果、惠民政策、文明新风、科普宣传等内容,理论宣讲志愿者们深入群众身边、田间地头,开展面对面、互动性的宣讲交流,用通俗的语言传递党的“好声音”、阐释党的好政策,用百姓的视角回应他们关切的民生问题,做到宣讲接地气、理论有热气,让广大群众听得懂、能领会、记得牢。

“志愿服务+环境整治”刷新高颜值。一抹抹“志愿红”穿梭在马村镇的大街小巷中,他们挥动手中的工具,定期对主干道路、公路沿线、河道沟渠、绿化带等区域的生活垃圾、杂物、树叶、白色垃圾等进行清理和打扫。同时,志愿者还化身宣传员,向广大群众宣传环境整治的重要性,引导群众树立主人翁意识,激发群众参与人居环境整治的自觉性,主动整治房前屋后卫生、爱护周边环境,推动人居环境由“一时净”向“持久美”转变,促进乡村增“颜值”、提“气质”。

“志愿服务+产业发展”铺就致富路。聚焦群众产业发展需求,号召产业带头人、种植养殖大户、农技专家组成农技指导志愿服务队,到田间地头、农户家中帮助农户及时解决种植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开展科学管护,促进产业多环节增效。同时,在春播、夏收等农忙时节,志愿者们纷纷深入各村产业一线,助农生产,确保春耕备耕、农作物采收、农产品销售等顺利完成,保障群众增收致富。

“志愿服务+文艺文产”温暖群众心。整合各类文明实践资源和力量,丰富健身器材、腰鼓、跳绳等文化设备,提升文化墙软影响,着力把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打造成为群众“家门口的另一个家”,让群众在家门口即可享受文化大餐。同时,积极加强文艺队伍建设,注重发现培养长期扎根基层乡土的文化能人、唢呐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热心公共文化事业的骨干分子,组织成立“秀美马村”文艺团,吸纳专业人才,鼓励开展文艺作品展演、小剧场汇演等,推动基层宣传文化活动蓬勃发展。

2024-07-08 1 1 济宁日报 content_175743.html 1 乡村振兴路上的那抹“志愿红”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