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窗可见方寸之美,出门即入游园绿荫——这是对口袋公园的最直观表达。如今,把公园装进“口袋”,将绿色拥入怀里,正成为城市生活的一种新风尚。一个个精致、美观的口袋公园,让更多人健身锻炼、亲近自然有了好去处。
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口袋公园建设,将其作为提升民生福祉重要途径,连续三年作为政府“民生实事”之一。口袋公园也是丰富城市绿化景观的重要方式。我市通过口袋公园为重点的绿化项目建设,由点及面,形成了微型公园体系、打通了城市脉络、激发了城市活力、提升了城市生态功能、改善了城市人居环境,形成了“推窗见绿、出门入园,三季有花、四季常绿”的公园城市绿化格局。我市在2022年成功入选山东省公园城市建设试点,口袋公园建设项目也被山东省住建厅作为典型经验在全省推广。
城市是人民的城市,人民城市为人民。小而多、小而美、小而精的口袋公园,提升了城市的颜值,也体现着发展的气质、生活的品质。我市近年来建设的百余处口袋公园主题鲜明、各具特色。在植物应用方面,注重突出北方地域特色、多树种科学合理搭配,以种植乡土树种为主,同时种植常绿地被、造型树木,打造植物种类丰富、层次分明的绿化景观,既能体现北方地区疏朗大气的自然特色风貌,同时也为孩子提供了进行植物认知的大自然课堂。在文化植入方面,结合老东门的历史记载和场地特征,打造了展示济宁城门文化和古城韵味的“绥华园”;结合李白雕塑、诗歌等景观小品,打造了融入诗仙浪漫、洒脱文化内核的“谪仙园”;结合儿童友好型城市创建,建设了儿童游乐主题“济安游园”;在崇文大道与宁安大道交叉口,以孔孟礼乐文化为主题,整体打造了展示儒家礼乐思想的“崇文园”等……我市实践表明,让更多口袋公园成为幸福乐园,不是只对城市的小空地做简单修饰,而是在充分考虑周边群众需求,强调历史文化、北方地域特色和多树种科学合理搭配等前提下的“精雕细琢”。
尽管“口袋”不大,但胜在星罗棋布、绿意盎然,满足着人们对宜居宜业的要求,在车水马龙的城市中勾勒出一片片休憩的空间。同时,口袋公园集休闲、娱乐、健身等功能于一体,让城市变得更加绿色、宜居,为人们在家门口拥抱“诗和远方”提供了更多可能。而在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完善城市服务功能等方面,口袋公园同样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据了解,2024年,我市计划建设口袋公园101处,年底前,将全部建成并投入使用。相信随着口袋公园建设的不断推进,扮靓身边的微空间,我市居民将更好地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在山水草木与城市相融相生中,我们的生活将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