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7月07日
第01版:

近两年接连落地多个过百亿元项目,世界500强、行业龙头企业纷纷进驻

好风凭借力 梧高凤来栖

——解码招商引资“济宁现象”

■本报记者 宋仪凯

4月21日下午,上海东郊宾馆内,气氛热烈,掌声雷动。在济宁市代表团赴上海考察期间,济宁市政府与新加坡金鹰集团签署年产60万吨莱赛尔纤维项目投资意向协议。历经多轮考察、洽谈,又一投资总额过百亿元项目成功落地济宁。

在金鹰集团莱赛尔纤维项目落地济宁之前,两年时间里,已有宁德时代新能源电池产业基地、长城新能源工程机械整车、小松全球智能制造、山能集团智慧制造园区、华勤高端橡胶产业园等过百亿元项目落地济宁。济宁招商引资的显著成效被社会各界广泛关注。

探赜索微,见微知著。在有效需求不足、社会预期偏弱的背景下,世界500强、行业龙头企业为何纷纷选择在济宁投资兴业?

花若盛开 蝴蝶自来

“济宁产业基础好,特别是纺织服装产业发达,与莱赛尔纤维产业契合度非常高。我们看好在济宁投资发展。”金鹰集团有关负责人谈到为何选择在济宁布局莱赛尔纤维业务时表示。

济宁是鲁南经济圈重要城市,人口总量、地区生产总值、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稳居全省前列。特别是,济宁煤炭资源丰富,含煤面积3920平方公里,探明储量151亿吨、可采储量约15亿吨。源源不断的“黑金”为济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能源支撑。与此同时,济宁也一度形成了“一煤独大”,产业结构偏重的发展格局。

煤炭是支撑济宁发展的资源,不是“躺赢”的资本。在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大背景下,能源红利逐渐减少,资源瓶颈和环保制约逐渐加大,转型发展刻不容缓。

居安思危,谋定后动。打破对煤炭的路径依赖,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大力发展新兴产业,成为全市上下的共识。特别是近年来,承受着压减煤炭产能的阵痛,济宁保持战略定力,滚石上山、爬坡过坎,把“制造强市”战略放在城市发展的“九大战略”之首,集全市之力发展“231”先进制造业集群,加快资源型城市转型。

作为全国先进制造业百强市,济宁的工业门类涵盖国民经济工业大类41个行业中的38个,转型发展有基础有优势有实力。经过不懈努力,目前济宁已建成工程机械、生物医药、纺织服装、专用汽车等国家级产业基地,9个产业集群被评为省“十强”产业“雁阵形”集群。“231”先进制造业集群蓄势崛起,现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486家、“四上”企业10344家、上市企业14家。

去年在煤炭价格大幅下滑的情况下,济宁市制造业税收同比增长28.9%,攀登企业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5%。“一煤独大”已成历史,工业立市、制造强市的发展路径日渐清晰。

招商引资归根结底拼的是硬实力。良好的工业基础、多元化的产业结构、蓬勃向上的发展势头,塑造了济宁招商引资的“硬核”竞争力,为济宁“筑巢引凤”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万水千山 一飞冲天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全球领先的新能源创新科技公司,动力电池系统使用量连续七年全球第一。

2022年7月21日,济宁市政府与宁德时代在济南签署投资合作协议。宁德时代正式落户济宁,消息一经发布便登上各大媒体。济宁也因此收获了一波流量,吸引了众多艳羡的目光。

2024年2月1日,宁德时代1.1GW第三批国家大型光伏基地项目暨时代绿能兖州一期250MW光伏发电项目正式并网。该项目是济宁和宁德时代携手合作、共谋发展的重大标志性成果,是山东省第三批国家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项目中首个建成投运的子项目,也是山东省采煤沉陷区最大的漂浮式光伏电站,年均可发电约3.8亿度,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约37.8万吨。

对企业而言,商场如战场,比拼的是谁能洞察趋势、抢抓先机。对一个城市而言,招商引资是发展新兴产业、优化产业结构、壮大经济实力、提升城市能级的关键之举。但在区域竞争激烈、社会预期偏弱、企业投资意愿不强的大背景下,招商引资谈何容易。

“走遍千山万水,想尽千方百计,说尽千言万语,吃尽千辛万苦”的“四千”精神,是初代浙商在竞争中成长、在市场中搏击、在困境中突围、在传承中创新宝贵品质的高度概括。济宁在资源禀赋、综合实力、产业结构等方面的条件远好于初代浙商创业时的条件,但“酒香也怕巷子深”。如何招引更多企业来济宁投资兴业,共享发展机遇,实现互利共赢?

为在激烈的竞争中突出“重围”,济宁发扬“四千”精神,连续两年实施“招商引资突破年”行动,在长三角、珠三角等经济发达地区派驻招商人员,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带队外出招商,2023年1至12月份市党政主要负责同志带队外出招商次数、见证签约项目合同内资额、到位省外内资额居全省前列。

为招引宁德时代项目,济宁市的领导南下福建宁德,登门拜访表达合作诚意,招商人员锲而不舍,千方百计推动。历经两年、40多次谈判,宁德时代终于落户济宁。宁德时代新能源项目是济宁近年来招引投资的最大产业项目。不仅如此,借力宁德时代落地,围绕宁德时代产业链,济宁市又招引了亘元锂电、如鲲锂电等一批配套项目落地,拉长了新能源产业链条。

无独有偶,在招引日本小松全球智能制造产业基地项目时,济宁也面临激烈的竞争。招商人员先后3次赴日本总部拜访、11次赴上海交流沟通、13次视频洽谈。历时两年,经过 26 轮谈判,最终促成项目花落济宁。

上下同欲者胜,同舟共济者兴。随着一个又一个过百亿元的大项目落地,济宁招商引资实现了历史性突破。

近悦远来 宜居宜业

“济宁文化底蕴深厚、工业基础坚实,长城新能源工程机械项目落地济宁正当其时。”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在与济宁市座谈交流时表示。

济宁素以“孔孟之乡、运河之都、文化济宁”著称,在文化资源、产业配套、内河航运等方面的优势得天独厚,这是济宁在区域竞争中脱颖而出的最大底气。

有了创业的沃土,更需要良好的创业生态。济宁在做好招商引资“硬支撑”的同时,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生命线”工程,更加注重从点上的政策供给转向制度的集成创新,从简单的要素保障转向综合的产业生态服务,从单纯的硬环境建设转向系统的“软实力”提升,全力打造近悦远来、宜居宜业的良好环境。

济宁深谙“取乎其上,得乎其中”的道理,锚定“全国一流、全省领先”目标定位,聚焦群众办事最便捷、企业诉求快解决,全面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营商环境便利度、市场主体满意度连续3年位居全省第一方阵,成功入选“全国营商环境评价标杆城市”。

营商环境怎么样,企业感知最清晰。济宁倡树“有呼必应、无事不扰”理念,在全省率先上线“惠企通”政策兑现平台,汇集中央和省市政策7.78万条,为5.3万家注册企业精准推送,实现变“企业找政策”为“政策找企业”,特别是对社保补贴、科技创新等36项政策实行“免申即享、自动兑现”,为1.8万家企业“一键匹配”,落实奖补资金35.2亿元。济宁还在全国率先推出开工前“零收费”、项目“拿地即开工”、全流程“一网通办”等举措,全力推进项目落地“减负”“提速”。林成发智能终端、百世博智能制造项目从开工到投产仅用时72天,创造了项目建设的“济宁速度”。

追风赶月莫停留,平芜尽处是春山。随着一批批牵动性大项目相继落地济宁,一幅文化灿烂、产业兴旺、百姓乐业的新时代“富春山居图”正在孔孟大地铺陈开来。

◆宁德时代新能源电池产业基地、长城新能源工程机械整车、小松全球智能制造、山能集团智慧制造园区、华勤高端橡胶产业园等过百亿元项目落地济宁

◆“231”先进制造业集群蓄势崛起,现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486家、“四上”企业10344家、上市企业14家

◆在全国率先推出开工前“零收费”、项目“拿地即开工”、全流程“一网通办”等举措,全力推进项目落地“减负”“提速”

2024-07-07 ——解码招商引资“济宁现象” 近两年接连落地多个过百亿元项目,世界500强、行业龙头企业纷纷进驻 1 1 济宁日报 content_175692.html 1 好风凭借力 梧高凤来栖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