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杨柳 本报通讯员 蒋航
为深入贯彻落实“双减”政策,切实减轻学生考试压力,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今年4月,《山东省教育厅关于全面推行小学一、二年级“乐考”工作的通知》指出,自2024年春季学期期末开始,在小学一、二年级全面取消笔试考试的基础上,由各学校自主创设闯关式、任务式、探究式等测评活动,采取游戏化、情景化、模块化、项目化等形式实施“乐考”。市教育局基教科牵头、市教科院参与起草转发了通知,并对各县市区和市直学校提出了工作要求,组织各学校5月底前完成“乐考”工作“一校一案”,要求本学期末在我市各小学全面推行小学一、二年级“乐考” 工作。
日前,济宁市教科院组织各县市区和市直小学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开展了“乐考”工作推进研讨活动,全市各县市区教研室和市直小学代表一一作了典型经验分享,并围绕热点话题开展了热烈的研讨和交流。全市各小学共2000余人线上观摩了本次研讨活动,进一步明确了“乐考”工作的目的和意义,认识到了 “乐考”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坚定了继续努力和实践的信心。
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济宁市各县市区、各小学集思广益、群策群力、主动作为,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一校一案”乐考实施方案,开展了形式多样的乐考活动,真正做到减负不减质量、减负不减责任,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评价中,感受学习快乐,体验成功喜悦,提高学习兴趣,发展学习潜能。
济宁学院附属小学打破传统纸笔测评形式,开展以“我的成长·我的赞”为主题的一、二年级期末“乐考”工作,积极探索第一学段非纸笔测评新样态,测评活动以“集赞用于下学期班级阅读图书的兑换”为核心任务,将各学科要考查的素养点融入情境任务中,阶梯式推进评价改革;济宁市霍家街小学采取“游园”“闯关”等形式,融合包括科学等多学科的学习内容,创建游园情境,由多学科教师共同开展“乐考”活动设计,以趣味性系列活动,对学生一学期的学习情况进行综合评价;济宁市实验小学积极开展游戏化、模块化、趣味化的闯关活动,语文组设置了字词小能手、开诗词智慧岛、想像飞行岛等环节,全面考察学生的听说读写等能力,考核语文核心素养,数学组从口算、图形、动手操作等方面设置了闯关内容,音乐、美术、体育、道法等综合学科的闯关既充满挑战又饱含童趣,让学生在玩中考、考中乐、乐中成长,更在愉悦的乐考中激发学习兴趣,增强自信。
记者了解到,推进“乐考”工作,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要求,也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要求,其目的就是以考试评价改革推动课程教学改革,实现保护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习热情、培养创新精神的目标,进而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和家长焦虑,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据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未来我市各县市区和市直小学将结合工作实际不断调整完善“乐考”实施方案细则,真正使评价发挥其应有的激励和引领作用,各级教研部门要加强对评价活动的研究,指导学校和教师不断更新观念,提高“乐考”工作的实效性。此外,对工作中涌现出的优秀实施方案和典型评价案例进行及时地梳理、总结和提炼,形成具有孔孟之乡特色的教学评价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