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杨翠萍 丁孝武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市卫生健康委深入贯彻“以基层为重点”的新时代党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坚持高位推动,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加强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推动我市基层医疗卫生体系高质量发展。
高位推动
基层医疗卫生工作有效推进
突出政治引领。连续5年将基层卫生工作纳入政府为民办实事,市政府先后出台济宁市乡村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升、攻坚、提质提效三年计划方案,从2018年起,连续启动了3个三年专项行动,优先扶持基层医疗发展。突出资金激励。2021年以来,对基层医疗机构新改扩建项目、设备购置项目分别给予10%资金奖补。突出先行先试。去年,我市探索以“八统一”管理为核心,在11个县市区建成18个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实现县域全覆盖。
四级联动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协同提升
发挥县级龙头作用。坚持以县域医疗服务体系整合为抓手,“一院一策”提升县级医疗机构综合实力,全市11家县市区级综合医院全部达到基本标准优秀等级。增强镇级基础作用。对80%以上的乡镇卫生院实施新改扩建,实现173家基层医疗机构业务用房、设备配置全达标;78家基层医疗机构达到“国家优质服务基层行”推荐标准;建成县域医疗服务次中心22家、名医基层工作室173个、基层医疗特色专科229个。夯实村级网底作用。探索实施中心村卫生室三年行动,建成525个中心村卫生室,在全市基本建成乡村地区“15分钟健康服务圈”。
内培外引
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活力激发
强化基层人才引进。连续5年将全市人才引进计划主要向基层医疗机构岗位倾斜,2021年以来累计为基层引进人才1600余人,在全省率先完成“空编补齐”任务。安置553名公费医学生,乡村医生队伍中具备大学专科及以上学历或执业(助理)医师及以上资格的乡村医生达到66.04%。强化医疗能力培训。2021年起,探索开展“三下沉三提升”活动,累计培训基层业务骨干5888人。今年创新开展“线上专题培训+线下巡回指导”培训方式,培训乡医达12.6万人次,有效提升急危重症初步判断与处置技术服务能力。强化人才保障政策。单独设置基层卫生高级职称序列,新增基层卫生副高级及以上职称1060人。严格落实政府办医有关保障政策及“两个允许”要求,基层医疗卫生人员收入基本达到县级医院同职级人员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