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毕经宇
为满足居民多样化需求,倡树美德健康新生活,让辖区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贴心服务,任城区越河街道坚持以党建工作为统领,充分发挥网格化服务管理优势,聚集社区居民的急难愁盼,广泛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做好“家门口”的服务,不断增进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满足感。
积极开展居民议事活动。越河街道整合利用闲置场所资源,在7个社区40个网格打造了20处网格员会客厅作为居民议事场所,所有网格员入驻网格会客厅办公,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米”。各社区因地制宜,打造特色议事品牌,邀请居民到网格会客厅参与协商社区大小事务,形成“一社区一品牌”。如武胜桥社区每月召集居民进行“小院说事”,共同协商小区停车难停车乱问题;西大寺社区推出“民情有约 ‘寺’事有解”,有力推动居民矛盾纠纷就地化解;兴隆社区打造“民情有约‘5’来说”,每月5日召集居民齐聚网格会客厅,大家建言献策、畅所欲言。通过打造议事品牌,打造“有事大家议、众人议众事”的良好氛围,推动社区治理成果共建共治共享,实现了“小事不出网格、一般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街道”的良好局面。
打造“‘家门口’的幸福”项目,关爱“一老一小”。越河街道创新谋划“幸福10事”民生服务项目,扎实做好“一老一小”特殊困难群体关爱帮扶工作,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针对“一老”,街道建设2处“幸福味道”爱心食堂和4个“为爱洗衣”爱心洗衣房,解决了空巢、独居老年人吃饭难、洗衣难的问题;推出“暖心家政”“义诊义检”服务,满足辖区老年人个人卫生需求;举办“集体生日”,提升老年人生活归属感和幸福感。针对“一小”,街道开设了雏鹰暑假班,为放暑假的儿童免费提供课外辅导、兴趣才艺辅导、娱乐休闲等活动;开展“微心愿”计划,收集困难儿童“微心愿”并帮助其实现;开展心理疏导,组织心理咨询师定期上门为心理障碍儿童进行心理疏导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