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23日
第03版:

全面优化提升营商环境水平

本报评论员 刘太福

6月14日,全省优化营商环境大会在济南召开。会议围绕总定位、新要求,聚焦走在前、挑大梁,把握新趋势、新特点,就加快建设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作出了具体安排部署,明确了下一步工作重点和主攻方向。全市各级各部门各单位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按照会议的部署和要求,以更加坚定的决心、更加务实的作风、更加有力的举措,落实落细各项重点任务,推动营商环境全周期、全过程、全领域优化,把济宁建设成为投资兴业、创新创业、安居乐业的沃土。

好的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竞争力和吸引力。近年来,我市始终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头号工程”和“一把手工程”,坚持以企业评价为第一评价,以市场主体感受为第一感受,聚焦建章立制,打造制度健全、体系完善的政策环境;聚焦激发活力,打造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聚焦流程优化,打造高效便捷、智慧温暖的政务环境;聚焦要素保障,打造集约便利、开放包容的投资环境;聚焦监管协同,打造公平审慎、无事不扰的监管环境;聚焦诚信守信,打造公正高效、规范透明的法治环境,持续擦亮“好客儒乡·宜商济宁”金字招牌,全力打造“全国一流、全省领先”的营商环境,营商环境评价连续多年居全省第一档次。但也要看到,营商环境只有更好,没有最好。我们必须提高站位、认清形势,始终锚定“全国一流、全省领先”的目标,担当作为、攻坚克难,凝心聚力、真抓实干,为推动济宁争先进位和高质量发展营造最优生态。

全方位推动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提升,要聚焦重点、精准发力。营商环境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土壤。营商环境好不好,企业和群众感受最直接;营商环境哪里需要改进,企业和群众最有发言权。要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打造高效便捷的政务环境、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保障有力的要素环境、活力迸发的创新环境、公正透明的法治环境、自由便利的开放环境、健全完善的政策环境、和谐包容的人文环境上持续用力,大力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着力打造“民事无忧·企事有解·政事高效”服务品牌,着力建设公平市场、塑造诚信市场、融入统一市场,为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全产业链条、全生产要素的优质服务,营造良好产业生态,强化法治制度支撑,畅通循环通道,切实提升政策执行力、生命力,厚植重商亲商的社会氛围,让一流营商环境成为济宁高质量发展的鲜明标识。

全方位推动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提升,关键在行动、根本在落实。营商环境代表着一个地方的软实力和竞争力,事关经济高质量发展,事关全局与未来。面对新形势新要求,全市上下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上来,把营商环境建设摆在突出位置,一体推进提高效能、惠企利民、稳定预期等各项工作。要创新方法、完善机制,更大力度推进流程再造,更大力度推进数字赋能,更大力度推进改革创新,更大力度推进作风转变,不断提升营商环境建设整体质效。要树牢“一盘棋”思想,强化责任担当,强化政企互动,强化督查问责,强化宣传引导,形成合力、狠抓落实,更好激发市场活力、增强发展内生动力,推动营商环境建设取得新的更大成效,为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济宁实践提供有力支撑。

2024-06-23 本报评论员 刘太福 1 1 济宁日报 content_174702.html 1 全面优化提升营商环境水平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