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乘着全区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春风,济宁市运河实验小学全面扎根运河文化,积极践行“和润”教育,着力建设“党润红心”“爱润校园”“启润课堂”“乐润实践”“协润家校”“慧润教师”“德润少年”“养润课程”八个工作体系,以文化彰显教育特色,以特色塑造学校品牌,办学品位不断提升。先后获得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山东省绿色学校、山东省卫生先进单位、济宁市优秀少先队集体、济宁市规范化学校、济宁市文明校园、济宁市中小学党建工作示范校、济宁市中小学“一校一品”党建品牌、全市教育系统平安校园建设先进单位、济宁市任城区运河文化品牌学校、全区教学工作先进单位等多项荣誉,社会美誉度不断提升。为展示学校办学成绩,总结学校先进经验,激发昂扬奋进力量,特推出济宁市运河实验小学“和润文化引领学校高质量发展”系列报道。
■本报通讯员 刘建 杜娟 张红静
教师队伍建设是学校教育改革发展的永恒主题和核心任务。济宁市运河实验小学秉承“师德为先、能力为重、学生为本”的宗旨,通过强化师德、整体规划、分层培养、文化引领等多种举措,大大激发了教师成长的内生力量,造就了一支爱岗爱生、善思善教的慧润教师工作团队。
坚持师德为先 厚植教育情怀
长期开展师德承诺宣誓、师德师风建设月等系列活动。定期组织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思想政治理论学习和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相关政策法规学习。制定《济宁市运河实验小学师德规范》,建立师德建设工作评估制度,健全学校、教师、学生、社会共同参与的“四位一体”师德监督网络。利用校园网、校园广播及宣传橱窗等,大力宣传师德典型以及上级有关师德建设的精神,激发全体教职工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号召大家以先进为榜样,牢记初心,爱岗敬业,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突出以人为本 加快专业成长
坚持以人为本的专业化发展路径。以教学规范为基本原点,完善教学管理制度;以教学研究为发展路径,打磨学科教研组。开展“同课同构”“同课异构”“人人上好一节好课”等特色教研活动。邀请名师名家进校园,组织教师外出学习充电,搭建了教师专业成长的“立交桥”。制定青年教师成长计划,开展骨干教师和青年教师一对一师徒结对帮扶活动,利用学校公开课、各级各类比赛的机会,精准指导学校青年教师学本领、出成绩、提水平,实现快速成长。
精准分层定位 实现全员发展
依据学校教师的实际情况,制定《教师培养管理条例》,对现有教师实施层级动态管理。采取全员培训与重点培养相结合的梯队建设理念,制定新入职教师、胜任型教师、骨干型教师、导师型教师4个层级的目标发展规划,每个层级有相应的认定标准,对不同层级教师实施动态管理。通过教研活动,促进层级之间的交流沟通,畅通“升级”渠道,实现差异性全员发展。量身定制教师发展档案,全程动态记录教师的发展过程,通过积极有效的评价、激励机制,促进教师主动发展。
实施文化引领 打造精神家园
激发教师主人翁意识,广泛征询学校教师意见,反复讨论研究,立足运河文化,制定学校“和润”文化建设方案。在“和润 ”文化的统领下,推进建设年级组文化、班级文化、学校管理文化,让大家拥有共同的价值取向、理想愿景、文化精神。带领教师团队参与开发《探运河文化 访文化遗存》《探运河文化 知民风民俗》《探运河文化 听名人故事》系列校本教材,激发教师传承运河文化的使命感,教师真正成为了学校文化的参与者、实践者与建设者。
2023年,学校6名教师参加全区教学能手评比,全部获奖,其中2人被推荐参加道法、美术学科市级能手评选,分别取得全市第一、第二名的好成绩。2024年,3人参加济宁市“三名工程”遴选,全部成功入围;青年教师参加全区基本功、优质课比赛,全部取得优异成绩。目前,学校已有省级教学能手1人,市级教学能手2人,区级教学能手14人,省市区优质课及基本功比赛获奖者30余人,市区级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优秀教育工作者30余人,教师培养实现良性循环、遍地开花,“慧润教师”工作团队正日益生成,不断壮大。
潮平岸阔风正劲,奋楫扬帆正逢时。济宁市运河实验小学将持续深化校本培训的新思路、新形式、新内容,夯实教师队伍建设,担当教书育人使命,在全区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大潮中乘风破浪,高歌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