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汶上讯(通讯员 安新玲)“‘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这句话在《朱子家训》中出现,与《论语》中‘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有异曲同工之妙,都强调了预先准备的重要性……”近日,在次邱镇朱庄村孔子讲堂内,乡土讲师团成员孔滋阳正在对前来研学游的孩子们进行弘扬好家风家教宣讲。
乡村振兴,文化是魂。次邱镇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2500年前孔子曾在此设堂讲学,教化乡民,公元1196年,朱熹后人迁居中都邑,世代坚守保护孔子圣地,现如今,孔子讲堂已成为新时代文明传习的新载体。为进一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良好家风家训,以文化建设为乡村振兴赋能,次邱镇多措并举,将贾氏家祠、杨氏家祠、向氏家祠打造为家风教育实践基地,在孙口村、付村集村、段庄村等村庄建办乡村记忆馆、家风家训馆,收集家谱、老农具等老物件,在双楼村家祠,以木雕技艺刻入家训内容,石雕二十四孝故事,朱庄村上墙孔子以德为先、廉洁从政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