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济宁讯 (记者 郝明雷 通讯员 刘超 贾晓冬) 面对复杂严峻的防汛抗旱形势,今年以来,我市超前部署,抓实抓细各项汛前准备工作,坚决筑牢防汛抗旱工作的堤坝,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旱涝并存、旱涝急转、洪旱灾害多发频发一直是我市基本水情,全市城乡水务系统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重要指示精神,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落实落细各项措施,坚决守牢水旱灾害防御底线。
坚持建重于防,扎实推进省市级现代水网项目建设,特别是提速推进中小河流治理、闸坝等重点防洪工程建设,夯实防汛工程基础。坚持防重于抢,紧紧盯住水库塘坝、骨干河道、湖区蓄滞洪区,落实各项防御措施;密切关注水情雨情工情、加强会商研判、科学调度水工程,确保度汛安全。尤其是聚焦防汛短板,实施洙水河、琉璃河治理,洙赵新河湖口节制闸拆除改建、老运河石佛泵站建设,完成4座小型病险水库、41座塘坝除险加固主体工程。修编完善各类水利工程防御洪水方案预案,组织开展水库、河道堤防、农田排涝专题抢险演练。水库全部落实“三个责任人”,实现大坝照明、坝体测压、遥测水情、图像传输“四个系统”全覆盖。市县组织开展汛前风险隐患排查,发现问题全部完成整改。
抗旱方面,我市强化旱情监测分析,密切关注天气和旱情形势变化,监视雨情、水情、墒情、农情,加强水源统一调度管理,因地制宜利用地表水、地下水等多种方式广辟水源,在确保城乡居民饮水安全的同时,努力增加抗旱引水,保障农业用水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