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7月17日,江苏盐城建湖县湖阳路一家烧烤店发生煤气罐爆炸事故,造成1死1伤;
2023年6月21日,宁夏银川兴庆区民族南街富洋烧烤店员工因操作不当,导致液化石油气(液化气罐)泄漏引发爆炸事故,造成38人伤亡,其中31人经抢救无效死亡;
据统计,2023年全年共收集到媒体报道的国内(不含港澳台)燃气事故612起,造成77人死亡,434人受伤,6、7、8月高发……触目惊心的数字,再次将燃气安全推至风口浪尖。
时值炎夏,气温居高不下,烧烤、夜市等渐入高峰期。然而,夏季气温高,软管受热易脱落、燃气易燃易爆等,使得燃气安全隐患更加突出。为了守护群众安全用气,我市各级各部门都做了哪些工作?
■本报记者 梁琨
本报通讯员 高阳 梁杰
燃气作为清洁、高效的能源之一,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因其易燃、易爆的特性,使得燃气安全问题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课题。
近年来,为保障群众用气安全,我市各级各部门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持续强化燃气安全专项整治,全力推进燃气管道设施更新改造,不断加强燃气使用过程中的科技支撑,全力拧紧生产生活的“安全阀”。
据中国城市燃气协会公布的2023年《全国燃气事故分析报告》,全国各类型燃气事故中,用户端(包括工商和居民)事故数量总占比为64.8%,因软管问题造成的事故占比最高。
“过去,我们使用的橡胶软管,容易老化脱落,也容易遭鼠咬,是造成燃气事故的典型原因之一。更换成了长寿命金属材质包裹的软管后,这些隐患都能得到较好的规避。”6月12日,在任城区洸河花园6号楼4楼,安检员手持检漏仪器对燃气管道、燃气表、软管、燃气灶等部位进行细致监测,并提醒用户要保持室内通风。
华润燃气客户服务部负责人刘经理介绍,除空户、不常住用户外,辖区内正常使用天然气用户均已完成软管更换。并在日常巡检中,组织安检员开展对居民用户每年1次、工商户每年3次的入户安全检查服务,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为提升用户端安全水平,在开展“问题环境”安全风险和事故隐患排查整治的同时,我市深入推进不锈钢波纹管、燃气泄漏报警装置、燃气报警切断装置“安全措施三件套”加装行动。全市累计为86万余户管道燃气居民用户免费更换了不锈钢波纹管,并同步推进了燃气泄露报警切断装置加装工作。各管道燃气企业将结合入户安检,持续推进全市管道燃气居民用户“安全措施三件套”免费加装工作,确保人民群众安全、稳定用气。
造成燃气安全事故的原因多种多样,从燃气企业、施工单位,到安全检查部门,再到用户,每一个环节都很关键,都有可能成为事故爆发的“导火索”。
防患于未然,是保障燃气安全的根本所在。
今年,我市成立由市住建局牵头,公安、商务、市场监管等21个部门组成的全市城镇燃气(管道设施)安全专项治理工作专班,印发《济宁市城镇燃气管道设施“带病运行”专项治理实施方案》,稳步推进燃气安全各项工作措施。
截至目前,我市已摸清燃气领域设施设备更新需求,以及城镇燃气市政管网与庭院管道、立管、厂站和设施底数,全力推进管道设施隐患排查。加快实施燃气管道老化更新改造。2024年,全市燃气管道计划完成老化更新改造45.574公里,截至5月31日,已完成老化更新改造32.235公里;全市建成时间超30年以上燃气管道、灰口铸铁管道以及建构筑物违规占压管道已全部清零。严格落实入户安检、随瓶安检制度。2024年以来,各管道燃气企业完成居民用户入户安检112.9万次,发现整改问题隐患9117个;完成非居民用户入户安检1.64万次、发现问题隐患723个,均已完成整改。
针对液化石油气行业,我市稳步推动行业规模化发展,全市需实施整合的11个县市区中,已有6个县市区完成整合,5个县市区正在推进。同时组织全市瓶装燃气企业安全生产制度规范化建设技术培训,对在营的54家瓶装燃气企业安全管理、入户安检等工作进行规范。目前,各瓶装燃气场站已全面取消用户自提,实行配送入户;所有瓶装燃气企业均建立实名制配送信息系统。并持续开展液化石油气打非治违行动,3月20日以来,全市共开展燃气领域执法检查1448次,立案56起,查处黑气贩50人,打击“黑窝点”40个,收缴“黑气瓶”1832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