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梁琨
张瑞甫是曲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作为恢复高考后第一届大学生,他毕业留校任教至今,一直活跃在教学科研一线。学术团体负责人、科研人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众多身份中,唯有教师最令张瑞甫自豪。
他把自己大半辈子的时光都奉献给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也倾尽全力为社会贡献力量。他生活简朴,勤俭节约,一件衣服常常一穿就是十几年,却对别人非常慷慨。1999年春节,张瑞甫回到家乡后,得知村里仍有因贫困辍学的儿童,便把带回家过年的钱以及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和部分存款为家乡小学设立了奖学助学基金。20多年来,他为家乡修路和为外地捐款、捐物、捐赠图书价值达20多万元。有位学生因家人生病导致经济困难,想放弃学业。张瑞甫知道后,把自己的工资捐出来,还到处奔走帮他筹钱,并开导他:“大学是学习的大好时光,一定要珍惜。”几经沟通,这名学生安下心来学习,并顺利完成学业。多年来,张瑞甫的学生用实际行动不断创造着考研、考博佳绩。
自踏上工作岗位至今,张瑞甫工作常常废寝忘食。为节省开支、不误教学,他到北京查阅资料、购买图书,经常连夜返回,多次因列车没有合适车次睡在候车室。2022年,他积劳成疾,突发心梗,心脏骤停5分钟,所幸及时送医抢救治疗才得以基本恢复健康。从教高校思政课40多年来,张瑞甫学术成果丰厚,创立了最优学和人生最优学与社会最优化原理新兴学科大体系,所著《最优学通论》《人生最优学新论》《人生最优化原理》《社会最优化原理》等“最优学五部曲”近200万字,填补了国内外研究的空白。2015年,他作为全国1700多万名教师中的60名优秀教师代表之一,受邀参加“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式观礼。2019年,受邀参加了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思政课教师座谈会。
对儿子张乾坤来说,父亲的热爱和执着,一直影响着他:“小时候,经常有学生到家里请教我父亲,大家边包饺子边聊天,客厅就是第二课堂。”张乾坤和姐姐毕业后也当了老师。
“我家三代从教,父亲是老师,我是老师,子女也是老师。”张瑞甫自豪地说。一家三代教坛接力,先后培育出18名人民教师。他们中既有中学、小学、幼儿园教师,又有大学教授,在不同的学科领域守得初心、默默耕耘,在热爱与坚守中传承“世世教书育人,代代园丁兴旺”的教育使命。张瑞甫认为,站在教书育人的岗位上,就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了自己崇尚的理想和教育事业奋斗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