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13日
第08版:

泗水县

扩优提质 促进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本报记者 杨柳 本报通讯员 宋天宇

近年来,泗水县聚焦“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目标,着力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注重统筹发展规划,让每一个孩子都能享受基本公共教育服务的阳光雨露,让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期盼变成可见可感的美丽现实。

强校扩优

办好老百姓家门口每一所学校

“今天,看到孩子端正衣冠、击鼓明志、‘开笔’书写‘人’字,作为家长特别欣慰。”在华村镇彩虹希望小学举行的一年级“开笔礼”活动中,看到自己的“农村野孩子”变得知书达礼,一年级学生家长周娟颇有感触地说。

近年来,该县以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办好老百姓家门口的每一所学校为目标,努力拓展教育优质资源覆盖面,通过“名校办分校”“强校托管弱校”和“城乡教育联盟”等方式推进“强校扩优”行动,打破校际壁垒,实施学校管理、队伍建设、学生培养、课程管理、文化建设和考核评价“六个一体化”,促进县域内教育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形成优质发展共同体。截至目前,泗水县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全部进入“组团发展”的新模式,吸引1500余名农村学生回流,并让一大批新建校、薄弱校成功实现“华丽转身”,成为老百姓认可的“家门口的好学校”。

资源配置

坚定教育优先发展战略

为打造群众身边的“好学校”,该县在学校布局上求“优”, 针对在校生“先达峰后减少”的变化趋势,完善修订了义务教育扩容提质、教育资源整合、薄改等系列规划,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在城区扩容上求“精”,近三年,聚焦大班额、大校额问题,投资10.1亿元,新建、改扩建中小学校12所,新增义务教育学位11400个,缓解学位供需矛盾;在教学设施上求“全”,完成全县中小学校心理辅导室、教室照明改造、网络升级改造项目,显著改善农村办学条件。

今年春季开学,原泗张镇初级中学校长孙乃芳出任泗河街道子路中学校长。他告诉记者:“这所学校接收了不少农村务工人员子女就学,我的人事关系已转过来,就是做好了长期在这里工作的准备。”据介绍,近三年像孙乃芳这样通过轮岗、支教、挂职等方式进行流动的教育管理者和教师已超过600名,其中校级领导和特级教师有100多名。

该县坚持实行县管校聘制度,县域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由县教体局统一调配使用,在同一所学校任教满6年的教师和任职满两届的校长,需在县域内进行交流。同时,对撤并学校逐校制定教师分流计划,并通过公开遴选、进城支教等方式,合理调配乡村学校富余教师,力促城乡学校师资配置优质均衡。

“一校一品”

走深走实内涵发展之路

“以石当纸,点石成画,观其形,审其理,察其色。让路边随处可见的石头激发孩子们的创作灵感,通过石头和绘画的巧妙结合,赋予了石头新的生命。”金庄镇金庄小学的美术教师孔鹤介绍道。据悉,学校创设红色印记、家乡风情、创意石趣等17项特色课程,其中,“赋石生命,润德启智”的“拾来石趣”美术社团被中央电视台、“学习强国”等媒体宣传报道。

这是泗水县教体局大力推进学校内涵式发展的一个缩影。该县立足学生素质发展需求,深挖本土教育资源和文化底蕴,打造“一校一精品,生生有爱好”的泗水特色学校建设品牌。并与山东艺术学院签订美育浸润行动计划,大力培育陶艺、扎染、刺绣、青花瓷、版画、石头画等民俗工艺社团,充分发挥新时代美育培根铸魂作用。

同时,利用乡村学校地理优势,依托村庄现有资源,建设校外劳动教育实践基地。教师联合当地农民带领学生定期完成浇水、施肥、拔草、间苗等种植任务,开展生活实践、劳动技术和职业体验教育,让学生感受劳动和收获的快乐。并通过撰写观察日记、开展蔬菜绘画课等方式,增强学习感受,打造基于学科融合的特色课程,丰富和完善校本劳动教材。

“草根情怀”

让每一个困难儿童上好学

在泗水县圣源湖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微爱妈妈”王衍凤为孩子们发放DIY手工材料,孩子们兴趣高涨,干劲十足,忙得不亦乐乎……这是每月一次的“微爱妈妈成长陪伴活动”。多年来,龙城中学语文教师王衍凤和其他“微爱妈妈”们为急需帮助的孩子捐款,为困境儿童购买图书,使很多濒临失学的孩子重新回到了课堂,为因病、因残致贫的家庭带去了希望。

泗水县是济宁市唯一的纯山区县,经济基础差,农村留守和困境儿童较多。为此,该县创设“微爱妈妈陪伴成长”机制,累计招募“微爱妈妈”507名,常态化开展“希望小屋”“带你看世界”“雏鹰课堂”等关爱救助活动,为孩子们提供细心周全、丰富多彩的亲情关爱。同时,设立九巨龙慈善学校和专项关爱基金,建立困难学生动态排查机制,确保无一名学生因家庭困难失学。

数字技术

赋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去年我回去,你们刚穿新棉袍,今年我来看你们,你们变胖又变高……”在泗水县星村镇鲍家庄小学,屏幕里的音乐教师孔秀正利用“专递课堂”给星村小学和鲍家庄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同上《西风的话》一课,电子屏幕前后,两所学校的学生一同拍手欢唱,课堂气氛活跃。

借力数字化,教育落后地区实现了“弯道超车”,城乡教育“鸿沟”被快速高效填补。近年来,该县在“校校通”的基础上全面升级并同步部署IPV6,实现了市县万兆互联,所有学校千兆进校,百兆进班,多媒体教室普及率达100%。并通过“专递课堂”,搭建起城区学校、乡镇驻地学校与村小和教学点联系的桥梁,推动建设全课程共享课堂,将优质教育资源传送到了农村地区和薄弱学校。

2024-06-13 泗水县 1 1 济宁日报 content_173887.html 1 扩优提质 促进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