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旋
担当是一种思想境界,从本质上而言,需要以崇高理想信念和人生价值追求作为支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价值理念、道德规范,可以滋养初心、淬炼灵魂。广大干部要自信自强、守正创新,不断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勇于担当作为的养分,时刻保持最佳状态,切实以良好的精神面貌奔赴崭新的赶考征程。
以“德”为先,迈好“坚定步伐”。思想上松一寸,行动上就会散一尺。对党员干部来说,讲担当、重担当是一项长期工程,需要长期坚持。如果思想“总开关”没拧紧,缺乏正确的义利观、事业观,就会产生“岗位倦怠”,担当作为更无从谈起。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非常重视怀大德、立大志,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位卑未敢忘忧国”的报国情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献身精神,为我们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要运用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丰富资源,用“润物细无声”的方法,通过引人入胜的方式启人入“道”,通过循循善诱的方式让人悟“道”,将担当作为融入党员干部工作日常,用以培根铸魂、启智润心,引导党员干部立大志、明大德、讲实干、促担当。
以“干”为要,迈好“实践步伐”。世界正处于百年不遇的大变局之中,预示着我们前进的路上不会一帆风顺,更不会一马平川。面对困难、矛盾、风险、挑战,我们躲不过、逃不掉,必须坚决迈过去。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富有创新精神的民族,中国历史文献中记载着诸多先人敢于争先、勇于担当、善于突破的事迹,如白英点泉、司马光砸缸等,都是敢闯敢干、先破后立的生动写照,对于推动社会进步具有重要作用。引导党员干部苦干、实干、拼命干、大胆干,要善于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相关内容,培养党员干部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应变求变的精神品质和实践能力,将自己置身于矛盾风险的最前沿和服务群众的第一线,在经风雨、见世面中壮筋骨、长才干,做敢于斗争的“战士”、解决难题的“谋士”,奋力攻关的“勇士”,努力在埋头苦干中提升才干,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以“廉”为基,迈好“自律步伐”。人无私德则不能立身,官无私德则不能为政。严私德,是立身为政之要,只有严以修身、严于律己,守得住清贫、稳得住心神,才能始终保持服务为民的担当。严私德,最重要的是守住自己的内心。历数近年来被查处的巨贪典型,从“心怀忐忑”第一次伸手到“引以为乐”堕入深渊,贪污腐败的背后,无不是侥幸心理和特权思想的作祟。心有所畏,方能言有所戒、行有所止。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廉洁从政、修身养性的精神内涵,解读古典名著,讲好古代故事,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自觉从思想上固本培元,正心明道、怀德自重,始终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面对“小意思打点”,坚决破除私欲、秉持公理;面对“小圈子熏染”,严守道德底线,纪律红线,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公公正正服务,一身清白地“行稳”担当之路。
(作者单位:汶上县干部政德教育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