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05日
第01版:

灵泉湖鳙鱼有了“身份证”

■本报记者 王粲

“太好了,以后我们养的鳙鱼也有‘身份证’啦!”今年4月2日,邹城市城前镇山东灵泉湖水产养殖有限公司生产的鳙鱼,成功获得有机认证证书。听到消息,当地不少养殖户开心极了。

灵泉湖的鳙鱼为何能获得有机认证证书?又何以受到市场的青睐?近日,记者慕名来到城前镇,探访当地渔业经济快速发展背后的故事。

夏日时节,灵泉湖波光粼粼的水面上,肥美的鳙鱼在水中自由穿梭,掀起阵阵涟漪。“不投一粒饵、不喂一颗药,让鱼完全在自然环境下自然生长,是我们灵泉湖鳙鱼肉质细嫩、鲜美可口的秘诀。”城前镇山东灵泉湖水产养殖有限公司总经理周凯向记者介绍。

灵泉湖地理位置优越,湖水由溪水、山泉水汇集而成,清澈幽深,水质优良。绝美的生态环境使灵泉湖成为济宁重要的淡水渔业生产基地,一年可生产50余万斤的有机鱼。

“是不是所有的鱼都可以称为有机鱼?”面对记者的疑问,周凯解释道:“有机鱼是要在养殖、加工、包装、储存、运输等过程中不得使用化学合成物质和不利用离子辐射技术及转基因技术,要有完整的跟踪记录,并通过有机食品认证机构认证,才能称为有机鱼。”

想要养好有机鱼,科学“牧渔”是关键。周凯说:“我们通过以渔抑藻、以渔净水、好水养好鱼的‘人放天养’‘轮捕轮放’的生态养殖模式,建立了完善的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提高检测结果的真实性和有效性。并且,我们不向湖内投放任何饲料、药物、肥料及生物制剂,定期对水情、渔情进行监测,保障渔业产品的品质。”

安全绿色健康的有机鳙鱼受到了老百姓的欢迎,也让山东灵泉湖水产养殖有限公司的销售范围逐步扩大。“获得有机认证证书后,我们的鱼逐渐打出名气,很多企业慕名前来谈合作、聊发展,公司销售额提升了近30%。”周凯说。

一条鱼,搅动了邹城市渔业发展的“一池春水”。

目前,该县已建设工厂化循环水养殖基地5处,总面积超50000㎡,养殖水体达35000m3,名优鱼类单位水体产量可达70至100kg/m3。2023年,全县工厂化养殖产量837t,同比增长2516%,工厂化循环水养殖规模进入山东省淡水渔业县第一方阵。

“渔业作为邹城市‘一菌一渔一茶叶,两莓两桃两薯’九大特色产业之一,要想在高质量发展的赛道上奋勇争先,还得靠大力发展渔业领域‘新质生产力’。”邹城市农业农村局局长郭建新表示。

近年来,邹城市坚持以“工业思维”抓渔业,制定“走出去,引进来”发展战略,锚定“一东一西、中间联动”发展模式,积极探索创新智慧渔业发展理念和工作举措,大力推进渔业生产方式转型升级,渔业生产向科技化、生态化、质量化全面转变,实现了渔业提质增效、渔民增产增收。

不仅如此,邹城市还积极拓宽产业功能,持续为渔业拓展新业态、创新新模式、赋予新动能提供发展平台。石墙镇的山东锦鲤阁渔业有限公司发展特色观赏鱼养殖,在国际、国内多项锦鲤赛事中荣获大奖20余项,年产销锦鲤苗种2000万尾,产值超1000万元;太平镇推广生物链治水·靶向珍珠养殖和多营养层次养殖等生态渔业模式,年产淡水珍珠5000公斤、优质淡水鱼虾200吨,实现净化治理农业尾水、养殖尾水循环利用或达标排放,形成了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尾水治理和渔业转型经验;打造休闲渔业公园2处,建成休闲渔业基地17处,休闲渔业年产值4100余万元,同比增长6.02%。

2024-06-05 1 1 济宁日报 content_173252.html 1 灵泉湖鳙鱼有了“身份证”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