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梁山讯(通讯员 张进飞)在开展“帮扶计划制定月”活动中,省派梁山县工作队周密安排、科学研判,坚持“四问”调研论证,精心制定帮扶规划、年度计划,深入谋划一批帮扶项目,着力发挥帮扶资金最大效益,推动村集体经济增收。
聚焦意愿,问需于基层。坚持把群众所盼和基层所需作为制定帮扶计划的出发点。第一时间召开县工作专班例会,传达通知要求,专门研究制定活动方案,细化工作分工。组织省派第一书记广泛听取帮扶镇村干部群众意见建议,聚焦村班子战斗力明显增强、产业水平明显提升、治理明显加强、群众满意度明显提高、社会面貌明显改善“五个明显”目标,制定帮包村2年帮扶规划和年度帮扶计划各19份。同时,工作队到乡镇开展调研活动40余次,通过与乡镇主要负责同志、村干部、村致富带头人等进行面对面座谈交流,精准掌握了镇村的资源禀赋、发展意愿和实际需求,收集建议和发展思路60余条,科学制定帮包片区和省派工作队帮扶规划、帮扶计划,精准把握基层所盼、片区所需。
落实清单,问计于联动。紧盯帮扶村群众诉求,实施第一书记“四张清单”工作机制,以需求清单、资源清单、共建清单、督导清单“四张清单”为抓手,充分发挥第一书记桥梁纽带作用,坚持驻村帮扶和联片帮扶相结合,紧盯帮扶镇村发展需求,聚焦党员群众热点诉求问题,全面整合第一书记、帮扶镇村和派出单位优势资源,指导第一书记将需求与优势资源进行精准匹配,联动第一书记派出单位、县直部门、帮扶镇村等多元主体进行清单式服务,共同出谋划策,实施共建项目,协助帮扶镇村解决热点难点堵点问题,推动帮扶片区设施联通、发展融通、民心相通。目前,已收集基层需求180条,整理优势资源470余项,形成共建项目87个,解决问题60余条。
集智优选,问策于部门。坚持把依法依规依策推进作为谋划项目的着力点。积极与县委组织部对接,了解“万村共富”计划安排,对全县50个村级集体经济相对薄弱村逐一分析研究,确定10个拟帮扶的村庄。加强与乡村振兴、农业农村等涉农部门的对接联系,着重了解2024年拟帮扶实施的产业项目和资金安排计划,确保帮扶产业项目可持续发展、资金投入规范高效。与发改、财政、自然资源和乡村振兴等10余个部门开展座谈交流,了解近期乡村振兴和产业项目谋划设计的有关情况,学懂弄通产业发展扶持政策和土地政策等,确保项目符合整体布局,符合产业规划。召开政策学习会、帮扶项目评审会5次,对拟实施项目的可行性进行全面论证,就存在的问题和风险进行客观分析,确保帮扶项目可持续发展、资金投入规范高效。
合力共富,问效于全域。在项目选定过程中,坚持把强村富农作为项目谋划的落脚点。邀请组织、农业农村、乡村振兴、交通运输、环境保护、乡镇等有关部门单位开展实地调研和项目论证,按照“四听取四结合五明确”的要求,采取“飞地抱团”发展模式,统筹使用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帮扶资金计划建设帮扶产业项目12个、帮扶基础设施建设项目36个。针对土地流转后群众再就业问题,在拳铺片区计划实施共富工坊建设项目,采取“共富公司+共富工坊”模式,对接本地企业和小商品贸易基地,引导企业把适合的生产加工环节布局到农村,吸纳群众就业。围绕黄桃、金蝉、木耳、西瓜等特色产业,计划实施大路口乡黄桃智慧仓储产业链建设项目和黄河滩生态西瓜智慧产业建设项目,进一步提高特色农产品产量和质量,帮助延伸产业链。充分发挥区位地理优势,计划实施黑虎庙镇仓储物流建设项目,优化本地农特产品物流渠道,做好“集”“散”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