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鱼台讯(通讯员 刘创 李雷)鱼台县将文化养老作为推动离退休干部党建工作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创新思路,多措并举,推动“党建+”文化养老水平不断提升。
夯实党建阵地建设基础,做实“老有所学”。结合老干部需求,多方筹集资金,持续改善老干部活动场所环境,建成使用鱼台县离退休干部党建活动共享基地暨主题党日活动中心,涵盖红帆大讲堂、党员宣誓室、老干部风采长廊、红色影院等功能室,为老同志提供更优质的服务。拓展社会教学网络,建设使用老年大学南北校区,实现一城南北两校区办学。在符合条件的镇街、社区、养老机构等建立10所基层老年大学分校,配齐基本设备和文体娱乐器材,配好校委会人员并制定相应的学习活动制度。实现老干部学习活动场所无线网络全覆盖,充分发挥网络优势,资源同步、智慧分工,在省内率先开通中国老年大学协会5G校园教务管理系统,实现学校信息化管理。以满足老同志精神文化需求为目标,规范开设乐理、葫芦丝、剪纸等10余门课程。其中,豫剧戏曲精品课荣获全省老年大学精品课程三等奖,舞蹈精品课获评“济宁市市级精品课程”和“优秀组织奖”。
搭建银龄先锋引领平台,实现“老有所乐”。充分发挥老年大学主阵地作用,着力建设文化养老平台,开设书法、合唱、摄影等33个教学班级,共招收学员1000余名。按专业设置对应成立艺术团、观鱼文学社、老摄影家协会、太极拳研究会、志愿者服务队等9个社团组织。围绕重大节庆日和重要时间节点,以各类喜闻乐见的形式,举办惠民生系列活动。开展“孝亲家庭 传承文明” 手写好家风征集活动,共收集作品16个;举办全国老年人太极拳健身推广展示大联动活动,200余人参加;组织参加省老体协组织的太极拳视频交流活动,7人获优胜奖;举办“喜迎二十大 启航新征程”鱼台县离退休干部庆祝“七一”文艺演出,排练节目39个;组织老干部志愿者开展“学习雷锋社区行 便民服务暖人心”志愿服务活动,服务社区群众200余人次。
拓宽红色文化传播载体,助力“老有所为”。讲好各类红色故事,组织老干部宣讲团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进农村、进社区,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孝贤文化”等系列宣讲活动,依托县内周堂地道战遗址、随海惨案纪念馆、稻改馆等红色教育基地,广泛宣传伟大建党精神在鱼台的生动实践,传播好声音,礼赞新时代。传承本土特色文化,组织文学骨干深入乡村探寻民间古迹,编著了地方历史文化书籍《文化罗屯》等;组织18名离退休老干部开展“听老同志讲稻改”活动,采写访谈文章14篇;组织老干部在清明时节参与“继承先烈遗志 传承红色基因”活动,激励青少年以革命先烈为榜样,自立自强;邀请鱼台籍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团级以上老干部观摩指导博物馆、稻改馆,感受鱼台经济社会发展变化,为鱼台发展建言献策。高标准打造老干部工作室,以老干部工作融合推进“四个一百”工程建设为抓手,结合工作实际,打造文学创作、摄影和文艺创作等9个老干部工作室,组织老干部积极发挥作用,为高质量发展贡献正能量。
强化政治待遇制度保障,确保“老有所养”。建立健全老干部关怀机制,提升服务效能,开展“为老干部办实事”活动,举办保健、金融防诈骗等专题知识讲座,每年组织开展县级老干部健康体检等活动,切实解决好老干部关心关注问题,累计开展活动20余场,参与人数900余人次。每年组织县级老干部参加全县经济观摩,通过实地查看、听取介绍、交流探讨等方式,及时了解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征求意见建议,为鱼台高质量发展作出贡献。为离退休干部征订《老干部之家》等党报党刊1000余册,开展常态化“送学上门”。扎实执行干部荣誉退休制度,切实增强退休干部的政治荣誉感和组织归属感,充分结合本部门特点,通过颁发荣誉证书、佩戴绶带、互赠祝福致谢感言等方式,让荣退仪式规范开展。制度执行以来,累计为220余名退休干部举办了荣退仪式,持续增强老同志的组织荣誉感和归属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