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01日
第04版:

解锁乡村振兴“幸福密码”

■本报通讯员 刘苏苓

近年来,邹城市唐村镇坚持“科技赋能、以企兴农、共同富裕、和美乡村”发展思路,以产业富民强村为主线,以改善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为基础,统筹推进乡村建设、乡村发展、乡村治理等重点工作,由点及线、连线扩面,不断加快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产业发展激发“新动能”

坚持科技赋能,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不断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该镇先后与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江苏农科院等四大院所建立战略合作关系,成立了博士工作站2处,培育优质桃苗品种150个、300万株,大力发展金银花、阳光玫瑰、蓝莓、黄金维纳斯苹果等特色种植,为乡村振兴增添发展动能。该镇中果桃之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培育的13个品种的桃苗成功出口约旦,成为全省桃苗产业首次走向海外市场的企业。坐落于该镇白庄村的金瑞牛业公司积极探索“龙头企业+农户”发展模式,每年可收购周边村民玉米秸秆青贮5000余吨,在将秸秆变成宝的同时,也彻底解决了秸秆焚烧带来的污染问题,带动周边2500户农户就业。

村企联建蹚出“新路径”

该镇充分发挥镇内工业企业较多的优势,大力实施“一村联一企、一产兴一村”发展战略,把“党建+村企联建”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有力抓手,引进社会资本参与乡村振兴,镇内19个行政村和周边企业全部签订了共建协议,实现了“以企兴村、以村促企”的双向联动,不断丰富“共富地图”品牌内涵。后唐村与山东鲁平新型建材有限公司的联建工作取得了新成效,该村党支部书记付庆新高兴地对笔者说:“我们通过‘投资分红+劳务合作’的方式与鲁平公司开展联建,将200余万元上级帮扶资金投资到鲁平供应链公司,公司按一定利率向村委支付收益,仅此一项年可增加收入20余万元。同时,村里还为企业提供运输服务和劳务输送服务,每年能解决200余名村民就业,增收集体收入30万元。”

在邹县电厂施工现场,技术工人们正在熟练地操作着生产设备。为更好地为驻地企业提供人力支撑、方便百姓在家门口就业,前唐村、中唐村等村成立劳务公司6个,为邹县电厂、亿豪陶瓷等企业提供劳务服务,年带动就业800余人,每年村集体增收超230万元,既解决了企业用工难题,又增加了农民工收入,真正实现了村集体、群众、企业“三方共赢”。

多元共治绘就“新画卷”

该镇始终以人民群众需求为导向,持续夯实基层社会治理根基,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擦亮了“民为先・福满唐”乡村治理品牌。将乡贤文化融入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中,大力实施“敬老、悦子、暖心、爱家”四大行动,扎实开展敬老幸福餐、公益集市等活动,充分发挥“五老乡贤”带动作用。建立健全村级矛盾调解模式,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事事有回应。今年以来,通过网格化治理模式,累计解决群众诉求600余件,群众诉求化解满意率达到99.5%。

2024-06-01 1 1 济宁日报 content_173106.html 1 解锁乡村振兴“幸福密码”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