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01日
第04版:

邹城市中心店镇创新推出“三微工作法”

奏响理论宣讲最强音

■本报通讯员 郭雯丹 吴佳俊

今年以来,邹城市中心店镇积极打造“理响中心”宣讲品牌,不断做实宣讲内容、丰富形式载体、提升宣讲实效。创新推出微故事、微阵地、微服务“三微工作法”,全方位、立体式、分众化开展特色宣讲活动,推动党的理论政策热在基层、热在民心,全力打通理论宣讲“最后一公里”。

推出微故事

家常话讲出大道理

该镇在选好故事和讲好故事上下功夫,将宣讲故事与老百姓的火热生活联系起来,讲述群众身边可知可感的人和事。深入挖掘本地道德模范、乡村致富带头人、村干部等群体的典型事迹,编辑整理出《共同致富的逐梦之路》《村妇联主席——樊孝菊的故事》等感人故事30余篇,用身边事讲活大道理,用小故事彰显大时代,让群众听得入迷、引起共鸣。积极打造“会讲、能讲、善讲”的基层优秀理论宣讲员队伍,宣讲团成员在以“理论专家、党员干部、基层群众”为主体的基础上,积极吸纳“当地网红”“民间名嘴”“乡贤能人”等人员加入进来。通过快板、三句半、顺口溜等党员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将党的理论政策送到群众心坎上。

打造微阵地

家门口传播好声音

按照“群众在哪里,宣讲课堂就延伸到哪里”的原则,创新拓展“1+1+N”的理论宣讲模式,全方位搭建宣讲阵地,确保“周周有活动、月月有精品”。“1”即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所、镇党员教育中心,开设“两京古驿大讲堂”,每周至少举办1场宣讲;“+1”即各村利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每月至少开展1场宣讲活动;“+N”即搭建多个宣讲阵地,每月同步开展“N”场理论宣讲。其中,结合草莓产业示范园、高端智能装备园区发展,打造“新质生产力课堂”。挖掘前南村、大赵村等村庄历史文化,打造“君子讲堂”“民俗文化课堂”。结合网络新媒体,打造“线上课堂”,制作推出了《家乡的路》《强国有我 奋斗青春》《民生三句半》《残疾人证办理指南》等宣讲视频40余条,其中多条短视频被“学习强国”、大众网、邹鲁融媒等多家媒体平台采用,得到了群众的广泛关注。同时充分运用村广播、乡村大舞台、学校、集市等阵地资源,建起群众身边宣讲站,做到活动“不停歇”,宣讲“零距离”。

提供微服务

真心帮汇聚正能量

坚持“讲百姓话、谈百姓事、帮百姓忙”原则,精准对接群众需求,采用“宣讲+义诊”的形式,邀请邹城市人民医院医疗专家团队到47个村庄(社区)开展义诊活动,并进行党的二十大精神、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卫生健康知识等内容宣讲;采用“宣讲+文艺”的形式,结合乡村振兴、传统文化、移风易俗等主题,在节庆期间开展“喜气洋洋闹元宵”“村晚”等文艺活动,日常开展送戏下乡、电影下乡等文化惠民活动,采用文艺形式把理论“唱出来”“演出来”“展出来”;采用“宣讲+志愿服务”的形式,组织各村宣讲员搭起“暖心桥”“知心桥”,走村入户开展“贴心大姐”“跑腿小哥”志愿服务活动,及时宣传党的政策,解决群众困难,听取群众心声。今年以来,先后开展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移风易俗、文明城市创建、传统文化、普法等主题宣讲活动200余场,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70余件,受众人群达3000余人次。

2024-06-01 邹城市中心店镇创新推出“三微工作法” 1 1 济宁日报 content_173098.html 1 奏响理论宣讲最强音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