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的村南扯东到西的一大片荷塘,被两座石桥均匀地割成三块。最西边的属于四五生产队,中间的归属二三队,我们一队的在最东边。
每年秋分一过,青翠欲滴的荷叶渐渐地枯黄了,莲蓬早已结实了它的种子,再也没有尖尖角的嫩荷钻出水面来,该踩藕了,紧赶着八月十五上市呢!
忙着收了花生、掰玉米,耕地、整畦、耩麦子,地里已忙得差不多,就等着霜降前后刨地瓜了。于是趁着水还不算凉,挑个上晴朗天,泼坑挖藕去。
队长早安排了泼坑的人,先在荷塘东南角洼的地方,顺着原来的泄水沟挖深些,好让塘里的水沿着沟渠,流到塘坝南边的河里去。等到塘里的水再也流不出,就在泄水口用草坯烂麻袋之类的拦上道坝堤,两个人一左一右,用绑了牵绳的大铁桶,一紧一松、一灌一倒地泼起了坑。泼坑是个力气活,全靠了手掌松拽着绳子,把铁桶灌满再倒出的,常要几个人轮换着干。
大半天的功夫,就把一荷塘的水泼完了,能看到有鱼儿在淤泥水洼里蹦。这可忙坏了小孩子,因为捞不着下坑,只能在堤岸上来回地跳,拍着手儿指挥着塘里的大人:这里有条大的呢!快快,那边还有条乌龟呢!踩藕的人就腾出手来,把鱼逮了放在荆条编的篓筐里,一边用了心思去踩藕。
这踩藕可是个技术活。先伸出脚丫子,沿着莲叶、莲蓬的梗杆,边活动着脚指头,边往下边的淤泥里踩。等脚触到了泥里的藕,再用脚指头或脚掌试探着,找到藕的走向,活动下整条的藕,就可以弯腰伸手挖藕了。
踩藕的人可不能在塘里乱跑动,甚至都不能乱挪脚,一不小心就把脆嫩的藕给踩断了,弄得藕孔里灌进了淤泥,不好清洗不说,断藕也卖不上价钱去,只能挑出来分给社员们吃。踩藕的人总是小心翼翼的,全凭了感觉试探着来。
踩到的藕,要用手挖出来,也很不容易,一不注意也会弄断了。先要把双手伸进淤泥里,先从脚下的藕节起出来,再一点点地往前赶,慢慢地把整条米把两米多长的藕抽出来,在水洼里来回晃荡着涮掉泥,小心地放到筐篓里。
踩藕的时候,还要紧挨着来,不能这里踩几根,那里又踩几根的。别看荷塘上莲叶亭亭,高低分明的,你挨我挤,却不蔓不枝。藕却不同,淤泥里你压着我,我连着你,盘根错节的,不细心点就断不准藕的走向,一不注意就能连着弄断几节藕。
眼看着西边的晚霞映红了天,一荷塘的藕也慢慢地挖完了。就挑些藕尖、细藕的再埋到淤泥里,再把塘东南的堤坝铲开倒灌了水。等到来年开了春,荷塘里就会东一个、西一个,比赛似地露出成群成片的尖尖角,等哪天阳光触到了叶脉上那神秘的开关,一片片圆盘似的绿叶就会慢慢地舒展开。夏日一到,就又是满塘的莲叶田田、荷花飘香了。■李昊天 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