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21日
第03版:

小渔村变身“枕水鱼乡”

初夏时节,漫步微山县昭阳街道大捐村,湖风拂面十分清爽,干净的柏油路向远处不断延伸,绿树掩映的农家院落整洁,披红吐绿的各色花草芬芳馥郁……很难想象,这里曾是村容破落、发展滞后的湖区渔村。

大捐村所在的大捐片区地处自然保护区,渔民原本“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传统生产生活方式,已不适应于当前的保护与发展需要。自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大捐片区 6 个村集体经济有了明显发展,但大部分村集体经济收入来源渠道狭窄单一。

近年来,大捐片区以文旅融合为引领,不断丰富旅游载体,在乡村振兴工作中,充分征求群众意见,推行“共建共享”模式,因村制宜,分类实施,在大捐片区融合渔家文化,发展壮大微山湖大闸蟹等精品渔业养殖、文创、旅游等精品产业,打造生态休闲观光区,集中盘活河合新村资源,实现企业发展与村集体增收双赢。

湖区澎湃的发展势头,吸引着越来越多青年人返乡创业。“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帮更多渔民鼓起腰包,让更多人看到微山湖的美景、品尝美味湖鲜。”大学毕业后回到大捐村创业的董泉,从2018年的个人小作坊,到现在做出“猫扑鱼”产地供应链,不仅让更多湖产品走出小渔村,更为当地渔民创造就业机会;河合新村养殖经营能手闫宾带领全村40余户养殖户共同致富,吸引本村3名大学生回乡创业,开发爱湖荷叶茶、杂粮等,注册网店,通过自媒体进行宣传,不断激发村庄内生动力。

“大捐片区以爱湖村为着力点,辐射带动大捐片区包括河合新村在内的4个村庄在夏爱路沿线高标准开展立面改造、绿化提升、基础设施建设、鱼塘改造和产业培育等。通过‘筑巢引凤’,建设生态观光园,围绕特色果蔬、休闲观光和精品养殖产业,村民通过土地入股参与园区分红,群众致富有了源头活水。”街道有关负责人介绍。

同时,街道充分挖掘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端鼓腔、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渔家虎饰、麦秸画、船模等文化资源,大力发展、传播湖区优秀传统文化;培训传承湖区面蒸、民俗画、柳编草编等传统手工艺,创新设计具有爱湖特色的“渔娘面蒸”“传家渔鼓”和“渔人轻舟”等系列文创产品,让原汁原味的渔家文化发挥更大经济价值。记者 梁琨 通讯员 殷浩然

2024-05-21 1 1 济宁日报 content_171951.html 1 小渔村变身“枕水鱼乡”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