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徐斐
本报通讯员 梅长智
任城区古槐街道以其独特的运河文化资源,成为城市文化发展的重要载体。长期以来,古槐街道积极探索以“运河精神、运河美食、运河遗址、运河文艺”为一体的运河文化街道发展模式,让大运河文化遗产“活”起来,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大运河济宁段作为整条运河的制高点,自古以来便承载着重要的战略地位。历史上,无数治河官员以“苟利国家生死以”的担当精神,为治理河道、保障运河畅通付出了巨大努力。他们的无私奉献和勇敢担当,不仅铸就了宝贵的运河文化遗产,更成为激励后世的精神力量。古槐街道通过举行运河文化宣讲进机关、太白楼潘季驯碑刻实地教学等多种形式学习和领悟运河精神,将其转化为推动街道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近年来,街道人民调解委员会荣获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委员会称号,大石桥社区“信托制”物业管理模式被纳入住房城乡建设部政策机制清单,这些成绩的取得正是运河精神在古槐街道的生动体现。
古槐街道不仅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更以一道道美食展现着运河文化的魅力。以“铁塔寺土豆丝夹饼”为代表的运河美食,在网络平台上引发了广泛关注,相关视频浏览量高达数千万,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品尝。此外,谢家肉饼、鳝鱼汤等老字号美食也备受推崇,成为游客打卡的必选之地。“我们抢抓运河美食发展的契机,不断优化交通路线、加强绿化美化,提升街区人文环境。同时,强化服务质量管理,确保食品质量和服务质量,不断提升消费者满意度,持续赋能街道经济与文化双赢发展。”古槐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王洪坤说。
辖区内,元、明、清时期的河道总督署遗址是运河文化的重要见证。这一遗址的保护和开发,正成为激活城市街道文化产业新质生产力发展新引擎。“街道正积极围绕运河文化打造特色产业链,包括特色餐饮、工艺品制作、文化研学游等。这些产业的发展将会为居民提供更多就业机会,也将促进街道经济的多元化发展。”任城区古槐街道党工委书记周玉娜说,街道引导鼓励社区居民积极参与运河遗址的保护与活化利用,共同创造共享共治的良好运河文化氛围。
“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我家就在岸上住……”在东门社区的文化小广场上,群众在传唱著名词作家乔羽的歌曲。乔羽老家就在古槐街道,他笔下的“一条大河”唱出了对家乡的深情眷恋,也展现了运河文化的独特魅力。运河文化不仅体现在物质层面,更在精神层面滋养着两岸人民。在古槐街道,运河文艺的繁荣发展,为居民文化生活注入了新的活力。此外,以当地底蕴深厚的运河文化为依托,充分利用山东梆子这一传统戏曲剧种打造的新编历史故事剧《运河老店》正在剧院上演。家门口的剧院成为社区老年人周末休闲娱乐的好去处,居民群众在欣赏戏曲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运河文化的深厚底蕴。
古槐街道作为运河文化的重要承载地,正以其独特的文化资源和发展模式,努力打造“人文古槐”城市街道文化建设品牌。古槐街道将深入挖掘运河文化的内涵和价值,全力打造一张具有鲜明运河特色的文化名片,不仅让大运河文化遗产“活”起来,更让千年运河文脉浸润百姓美好生活,形成传统与现代相互交融的城市街道文化精神与文化神韵,为任城区城市文化的繁荣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