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邹城工业园区(太平镇)紧紧围绕打造全省一流“工业经济高地、城镇建设样板、产城融合典范”的发展定位,全力促发展、优环境、惠民生,不断推动区镇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和社会事业的全面进步。今年1至8月份,实现财政收入5.35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129.53亿元,固定资产投资67.22亿元。获得国家卫生乡镇、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全国模范劳动关系和谐工业园区、国家级绿色园区等荣誉称号,全国综合竞争力百强乡镇排名升至第95位。
工业经济提质增效
发展后劲不断增强
产业集群全面发展。围绕高科技化工、健康医药、新材料三大主导产业,优化存量、做大增量,聚焦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着力构建新型产业体系,切实推动主导产业向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迈进。2019年,区镇纳入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项目库项目5个,纳入济宁市新旧动能转换库项目11个,占邹城市的30%,荣信集团、奔腾漆业等6家企业入围济宁市6501培育工程。招商引资成效显著。大力开展专业招商和产业招商活动,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构筑起全方位招商体系,不断培植壮大经济发展新优势。今年以来,区镇主要负责人先后赴日本、韩国、马来西亚、美国、墨西哥等国家开展招商活动,拜访与园区产业密切相关企业十余家,积极筹备工业园区(日本富山)招商引资项目推介会,区镇对外开放和吸引外资能力进一步增强。成功举办了第六届中国新型煤化工精细化(邹城)发展论坛,先后赴上海、南京、常州等地召开专题招商推介会,对接各类企业及项目50余家,接待30余家企业来园区现场考察洽谈项目,新签约项目9个,其中5亿元以上项目4个,总投资31.32亿元。科技成果多点突破。成功创建圣琪生物、常生源菌业2家省级工程实验室,申报山东省泰山产业领军人才4人、山东省西部经济隆起带紧缺人才1人,申报国家高新技术企业4个、省级创新平台5个、省技术创新中心3个。园区企业新获专利26项,专利拥有总量达到373个。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深化“放管服”改革和“一次办好”改革,全面推开流程再造工作,在区镇为民服务中心创新实施“一窗受理、一站服务、一次办结”工作法,最大限度精简办事程序,减少办事环节,缩短办理时限。积极开展“服务企业百日行动”,为纳入企业开辟绿色通道,明确专人全程帮助办理前期各种手续,办理项目立项12个,协助企业办理工商注册、税务登记、土地招拍挂、环评批复等前期手续20余次,服务能力和水平不断提升。
小城市建设蹄疾步稳
镇村环境显著提升
加快建设新型社区。在完成11个村庄搬迁入住新社区的基础上,强力推进12个村庄社区建设。目前,白衣堂、冯楼、谢口和邢村一期4个社区完成封顶,庄里、幸福楼等8个社区正快速建设中。投资2亿余元,完成了总长度分别为16万余米、34万米的集中供热供气工程建设,幸福新城辅城区8个新村社区以及主城区石佳花园社区实现集中供暖、供气的全覆盖。着力提升老镇驻地。开展老镇驻地美化工程,对各类户外广告和门头牌匾进行集中整治,更换维修户外广告和牌匾500余处,拆除损毁户外广告和门头牌匾150余处;清理“牛皮癣”等各类小广告1050处;划设机动车停车位1200位,非机动车停车区450处。实施区镇道路提升工程和农村公路“三年攻坚计划”,新修、大修幸福河路、新华路等主干道路23公里,新修、加宽农村道路20公里。全面改善人居环境。稳步推进垃圾分类资源化利用工作,新建两处垃圾分类处理站,新购各类环保专用车辆15辆,对辖区所有道路进行全方位、全覆盖的洗扫、洒水、降尘作业,实现道路“常湿不见干、见湿不见水”。投资670万元,完成济宁市级美丽乡村王行村改造工程、北林村等4个村庄绿化美化提升工程以及5个环境后进村的道路、绿化提升工程,启动前韩、横河等村庄美丽乡村建设,全镇美丽乡村数量达到23个。
民生福祉普惠共享
文明实践全面开花
持续深化精准扶贫,全力巩固脱贫成果。在圆满完成精准扶贫户脱贫的基础上,针对残疾特殊群体,发放各类残疾人辅助器具135件,完成35户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工程。成功举办残疾人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班,先后向残疾人扶贫基地输送就业残疾人50余名,促进残疾人家庭增收。认真落实惠民政策,切实改善百姓生活。今年以来,发放低保金424万元,发放五保资金293万元。加强救灾救济工作,发放残疾人补贴、大病救助、临时救助137万元。投入24万元修缮提升敬老院基础设施。发放各类优抚优待金652万元。扩大计生关怀成果,积极组织开展了“711世界人口日”、关心留守儿童、青春健康教育等活动。继续加大教育投入,不断提升办学水平。太平中学、东里小学、皇甫小学等教学设施改造和北亢小学教学楼工程建设完成并投入使用,申报省市级教科研课题3项、省级优课11节,6人次获得济宁市表彰,镇教办荣获济宁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先进单位,太平中学青春健康教育基地被授予济宁市市级青春健康教育示范基地。积极开展庆“五一”师德师风演讲及征文比赛、专家报告会、外出送课听课观摩、学科教学研讨会等活动,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和立德树人能力。连续六年举行优秀学子表彰会,对今年升入本科院校的240余名学子发放奖学金25万元。提升文明实践水平,丰富群众文化生活。聚力文明实践阵地建设,新建新时代文明实践分中心1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89处,文化广场6个。创新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系列活动,成功举办太平镇第六届农民文化艺术节,组织庄户剧团巡回演出142场,孟子学堂公开课78场,放映公益电影730场。组织举办广场舞、太极拳、秧歌腰鼓等培训班9次,多渠道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党的建设与时俱进
基层基础更加坚实
扎实开展主题教育。严格按照“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总要求,在全镇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组织区镇班子及全体党员采取个人自学、集中学习、交流研讨、现场教学、专题党课等多种形式开展学习,把开展主题教育同区镇各项任务结合起来,切实把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推动发展的强大动力。创新实施农村党员管理模式。充分发挥党员先锋带头作用,针对农村党员管理的薄弱环节,在档案管理的精细化、规范化上做文章,创新实施党员档案精准管理,按照“一人一档”的原则,为全镇92个村3600余名村级党员建立“精准档案”。实行党员“五式”分类管理和精准化管理,对无职党员“设岗式”、在职党员“双重式”、年老党员“关爱式”、困难党员“帮扶式”、流动党员“跟踪式”管理,进一步明确了党员职责,激发了农村党员队伍活力,助力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持续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夯实基层基础、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头戏来抓,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通过优化村级班子、创新管理方式、培育发展项目等多种措施,促进集体经济发展。目前,全镇村集体经济收入超过5万元的村65个,其中1000万以上的村2个,100至500万的村3个,10至100万的村31个。突出抓好“两新”党组织建设。制定印发《关于开展“两新”组织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行动的实施意见》,从机关党员中选出有工作能力、素质高、责任心强的12名党建指导员,到辖区企业指导党建工作,积极组织开展非公企业党建知识培训,区镇“两新”组织党建工作整体水平不断提升。目前,已建立非公企业党组织12个,社会组织党组织2个。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邹城工业园区(太平镇)将发扬真抓实干精神,激发改革创新活力,以梦为马、砥砺奋进,坚定不移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以优异成绩向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礼!
本报通讯员 鹏举 曹阳 道台 庆存 石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