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区城市管理局积极探索新时期城市管理工作新模式,创新执法模式,变被动管理为主动服务,变末端治理为源头治理,通过试行城管系统诚信奖惩约束机制,使城市管理领域公民诚实守信道德意识不断增强。
建设完整的城管信用制度化体系。依据国务院《关于建立完善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制度加快推进社会诚信建设的指导意见》《山东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2015-2020年)》以及《济宁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2015—2020年)》有关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规定,高新区城市管理局确立了“五个一”的城管领域信用体系建设总体工作思路,即:“组建一个班子、建立一个体系、搭建一个平台、打造一支队伍、营造一个氛围”。
提升服务水平,以诚信建设破解重点、难点工作困局。流动临时性占道经营一直是市容管理中的热点、难点和焦点问题,一边是商贩在清晨出行高峰期沿街叫卖和城管打游击,一边是城管苦苦劝导为市容环境忧心。为了让便民早市“便民”,在充分走访调研的基础上,高新区城管局设立多个临时性诚信便民早市,用主动服务代替了日常的执法查处。自设立以来,凭借合理化布局、规范化管理、诚信化经营,诚信便民早市成为高新区一道便民风景线。
以诚信建设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召开在建工地管理工作会议、渣土运输和商混企业座谈会,与在建工地、渣土运输单位、商混企业签订47份信用“双承诺”书,协议自律,合约化管理,变末端执法为源头治理。通过对管理对象的诚信约束,在建工地出入口管理显著提升,从源头上对渣土运输加大了管理,避免了车辆抛洒现象发生,有效提升了大气污染防治工作。
创新转变作风模式,签订信用体系“双承诺”。组织城管执法大队积极推进、依法收集辖区内的疏导点、西瓜经营点、流动商贩及沿街各类经营户的身份信息、照片和联系方式,建立诚信档案1157份,签订信用“双承诺”2337份。建立“行为有承诺、信用有监督”的信用监管体制,以信用约束、法律制裁相结合,以他律促自律。
高位推进诚信建设示范路段。区党工委、管委会领导亲自到示范路段进行现场办公,召集高新区城管局、高新区住建局等8个职能部门参加,对示范路段沿街门面广告、空中架线等问题的整体改造进行专题部署。洸河大队组织沿街商户,召开示范创建工作会议。通过面对面,摆问题,提建议、找方法、定措施,确保示范路段诚信体系建设工作顺利推进,起到一点带面、示范引领作用。
建立城管信用信息化监管平台。引领创新工作思路,扩展“智慧城管”工作方法,将沿街商户基本信用信息依托科技信息技术,制作成“二维码”,并与“门前三包”公示牌合为一体,使普通市民轻松一扫就可以对商户文明守信经营情况一目了然。依托我市“一网三库一平台”,实现城市管理系统社会法人和管理相对人的信用档案信息化管理,完善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进而逐步实现信息化全覆盖。
强化建设城管诚信体系宣传。围绕信用知识、城管诚信“联合惩戒”等,印制并发放城市管理领域法律法规宣传页;开展普法进社区、进工地、进校园等活动;发放“城市管理信用宣传明白纸”和“致市民一封信”;坚持执法与宣传管理与服务相结合的方式,组织执法人员走进社区开展城管信用体系建设宣传活动。
随着城管信用体系建设工作逐步推进,城市管理各行业经营者与人民群众对“诚信”从见闻不广到现在随处可见。城市市容环境也悄然变化:沿街商户参与城市管理的多了,占道经营、店外经营的少了;遵守诚信承诺的多了,暴力对抗的少了。城管领域信用体系的运行,对社会法人、自然人都起到了良好的信用约束作用。王营 张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