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高新区城市管理局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和区党工委、管委会对精细化管理城市的新要求,顺应城市管理工作新形势、改革发展新要求、人民群众新期待,创新城市“精治、共治、法治”新路径、新模式,进一步强化服务、优化管理、规范执法,全面提高城市管理规范化、精细化、专业化水平,大力打造百姓城管、智慧城管、精致城管,努力让高新区更清洁、更美丽、更有序、更和谐。
实施 “高新区城市精治”新工程
高新区城市管理局会同规划、住建、市场监管、公安、交警、消防等部门和街道办事处成立专项整治小组,开展了“违建治理亮剑行动”、“区域亮化提升行动”、“疏堵结合便民行动”,实施了重点区域环境综合治理、“门前三包”严管严治、市容环境秩序小微违法常态整治等集中整治行动,并进行跟踪管理,以“解剖麻雀”精神探索流程再造,形成常态化治理机制,推动出台了相关工作方案、考核办法等制度性规范性文件,提前谋划介入,推行建管并重、源头治理,实现了区域环境面貌常态化改善、环境品质长效化提升的工作目标。同时,细化网格、充实人员,推动城市治理重心下移、力量下沉,将综合执法力量延伸到社区,实现城市治理精细化目标。
构建“高新区城市共治”新模式
高新区城市管理局以城市管理综合执法体制改革为契机,探索“高新区城市共治模式”,完善治理体系,创新方式方法,破解城市发展难题。同时,动员社会各方力量,探索更多有效的共治方式。
引入“联合惩戒”机制。将城市管理中多发、疑难、久拖不决、难以根治、市民关切的问题纳入社会信用共享体系。对于一般失信行为,由城市管理局通过发函、约谈等方式予以提醒,对严重失信行为予以联合惩戒,构建了“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群防群治格局。
开展“政企联动”治理。充分发挥企业在城市管理中的积极作用,特别是针对乱涂乱贴小广告的现象,对全区居民小区、公共场所、道路沿线乱刻画、涂写、张贴进行全面排摸,通知移动、联通、电信等通信企业暂停张贴、涂写、刻画中标明的通信号码的使用,让小广告从“无处不在”到“无处立足”,彻底铲除城市“牛皮癣”。
形成“全民城管”合力。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管。“共治”还体现在发挥群众优势,让群众真正参与到城市精细管理中去。如严厉查处行人随地吐痰、乱扔垃圾等行为,在依法处罚的同时,会同文明办、社会组织,发动志愿者们参与,采取劝导、提醒、举牌、通报等方式,向不文明行为“宣战”,引导市民养成自觉维护、参与城市管理的良好习惯,共同打造了文明有序、整洁靓丽的城市环境。
开展“高新区城市法治”新行动
在推进城市治理过程中,不断强化队员学习培训,提高队伍法治素养,提升执法办案规范化水平,积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创新方法模式,解决城市治理顽症,有效化解社会矛盾。
实行 “非现场执法+非诉执行”。运用数字城管、道路视频监控等信息化手段,通过违法现场影像资料采集,查询经营户信息等多种取证方式,构建了完整的证据链,确认违法事实,实现非现场执法。如当事人不配合调查,也能依法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对拒不执行行政处罚决定的,引入法院的非诉执行机制,拓宽执法思路,丰富执法手段。
推行 “律师驻队”执法工作模式。邀请了律师随队执法,对执法队员的执法瑕疵及时提出建议,纠正执法人员执法过程中的违法行为,增强执法人员依法执法意识,从而自觉形成依法办事的工作思路,推动了暴力抗法率和立案执行率“一降一升”。
实施店外经营“四个一”治理。通过借鉴发达地区治理经验,创新采用 “四个一”模式,即一份整改通知书、一张照片、一份笔录、一份旁证,立案查处门店店外经营等违法行为,后续流程由法院强制执行,以司法拘留为保障手段,通过电视台曝光,起到了震慑作用,达到了长治效果。
高新区城市管理局将继续发扬“绣花精神”,持续创新“精治、共治、法治”模式,耐心细致把群众关切的事办好,进一步提升城市治理与服务水平,营造安全高效的生产空间、舒适宜居的生活空间、碧水蓝天的生态空间,服务高新区“三次创业”加快发展。
李国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