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09日
首页
第03版:

香港反对派在玩弄“政府推动的就要反对”这种政党政治,美国的政客和媒体则在玩弄损害港人根本利益的国际政治。这两股力量都在操弄香港舆论,欺骗港人……这是一种深度的愚弄,是试图对香港社会的集体理性和智慧进行羞辱。

——环球时报:《谁在消费香港痛苦,谁在给它设圈套》

其实在我们周围,马路之外、围墙之内存在大量沉寂的资源,这些资源的使用情况也非常有规律,与社会需求处于错时的状态,比如单位停车位,白天用得多晚上用得少,相反,住宅区的停车位晚上用得多,白天用得少,这种时间差也就是盘活资源的空间,筹划得好,时间安排妥当,可以实现互补有无,完美对接。

——钱江晚报:《机关大院开门停车,体现服务的诚意》

应对长假返程高峰,人性化服务不仅体现在地铁延长运营上,在其他各个环节,都可能有着改进的空间。例如,地铁延长运营后,公交是否也可以联动,出租车、网约车是否也可以加大运力投放?在机场、火车站、高速服务区等交通枢纽,相关的服务有没有改善空间,从而给旅客更好的体验?

——新京报:《解决返程“最后一公里”,需更多人性化服务》

“引进”,并非是诺贝尔奖得主改换门庭、另外择枝而栖,而是连定期而至都谈不上,甚至只礼节性到访、礼貌性地接受一些“名誉教授”“荣誉教授”“特聘教授”头衔,拿一些“岗位津贴”“活动经费”“舟车劳顿费”而已。直白说,这些诺贝尔奖得主——不论其本人的意愿如何以及是否意识到——就是用来撑门面的……

——光明网:《用诺贝尔奖得主撑门面之风早该刹住》

30岁左右当上教授和博导即便不算普遍情况,但也绝不是什么稀罕事,而且男性也不少。相对于“美女博导”,他们只是缺乏舆论的兴奋点,难以引起公众关注罢了。所以,抛开标签不谈,“90后美女博导”或“30岁当教授”等事件的深层次意义在于,近年来诸多高校进行的推进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与创新正在开花结果。

——中国教育报:《有好制度才有“破格”的博导》

家长与老师之间的关系与亲友不同,可近可远、可松可紧、可真可假,这其中难免产生信任风险。古人云“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身为老师,最好的自我保护方法就是谨守职业规范,在处理生活问题时也要考虑到职业的特殊性,避免落人口实。

——新京报:《家长先送礼后举报,教师身正则不怕“挖坑”》

从最开始的经典农村墙体广告“少生孩子多种树”、“要致富先修路”等,到现如今变化为互联网电商平台、手机生产商家、汽车和房地产巨头的各类广告,多年前或许谁也没有想到这块矗立在农村田间里头间的砖墙会成为这些新经济、新模式、新产品推广宣传的必争之地。

墙壁还是那面墙壁,顶多就是当年的泥砖墙换成了红砖墙,变化的是,不同时代背景下老百姓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需求。换句话说,根本的原因在于,广阔的农村和三四线城镇的下沉市场真正崛起。

——证券时报:《从农村刷墙广告看下沉市场崛起》

(闻道 集纳)

2019-10-09 1 1 济宁日报 content_16837.html 1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