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市汶上县次邱镇高庄小学 高翠连
随着新课程改革深入推进,对小学英语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标准。小学英语教师作为学生学习英语的启蒙者,应及时转变传统的教育理念,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思维发展,让学生在掌握英语知识的同时也能够在实际生活中灵活运用。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提升学生思维品质,是学生学好英语的基础前提,也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保障。
小学英语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作为新时代的教育工作者,必须要形成科学的教育思想,在不断的实践中探索教学方法,以此来激发学生对英语知识学习的兴趣。然而,受传统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大多数教师往往只注重学生英语成绩的提高,而忽视了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重要作用,虽然在考试中能够取得良好的成绩,但却没有形成良好的英语素养。也有部分教师意识到了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重要作用,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却没有采取针对性的措施,限制了学生思维发散。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通过教学活动提高学生思维的广阔性,提高他们的理解能力,这就需要教师着重培养小学生的思维品质,确保他们的思维具有灵活性、创造性,进而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和学习奠定良好基础。
在小学英语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没有将学生摆在学习的主体地位,常围绕考试成绩开展各项教学活动,为学生灌输英语知识,这就导致学生思维品质得不到有效激发,降低了课堂教学的质量。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英语学习有一定难度,必须注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思维品质。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及时摒弃传统的教学理念,积极创新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以此来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加强与学生的交流,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从而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思维品质。
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较小,心智尚未发育成熟,他们的思维能力水平也相对较差,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了解学生的情况与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这样才能够从根本上提高小学英语的教学效率和质量。由于小学教材中的知识内容大多来源于生活,所以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引入一些生活原色,创设英语教学情境,让英语知识变得更加具体化、形象化,从而缩短学生与英语知识之间的距离,并为他们提供源源不断的学习动力。在情境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对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提高学生英语表达能力、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使得他们更加容易接受,提高学生英语思维品质的培养效果。通过构建教学情境,让学生感到英语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确保他们轻松掌握知识的同时,也能够真正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传统教学中枯燥的教学模式易让学生感觉乏味,但在教学活动中发挥出多媒体教学技术的优势,教师就可以打破教学范围局限在课堂上的缺点,也能丰富学生的学习方法。将信息技术融合到教学活动中,增加英语教学活动的趣味性,对于提升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效果也有着良好的帮助。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具体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首先,教师可以提前制作好教学课件;其次,教师要深入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在课堂上及时解决学生不懂的问题,更加深入地展开探讨和研究;最后,教师根据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对教学活动进行适当拓展,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通过这种教学模式,为英语教学活动增添了趣味性,同时也能够让学生留下深刻的记忆,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总而言之,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提升学生思维品质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黄金时期,这一阶段的学生有较强的可塑性,因此教师应积极转变教学理念,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尊重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为学生创设出良好的学习氛围,从而促进其综合素质得到有效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