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广建
今年7月中旬,当我领受了去鱼台县王庙镇常店村任村第一书记的任务后,心里难以平静,可以说是激动万分,夜不能寐。思绪稍稍沉淀,猛地想起了毛主席著名的《送瘟神》中的“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遂请人毛笔书写,联系装裱,挂在了我作为第一书记的新办公室中,顿觉光芒万丈,心明眼亮,使命在肩,浑身充满力量。
同批的队友见之欣然,继而疑似不解端的。答曰:我们的思想感情伴随着初心一同奔向“三农”一线、帮扶一线,乡村振兴大厦要靠我们的积极作为添砖加瓦,才能光辉壮观——架起一座华美、坚实的桥梁。粗浅的解释,引来点赞。其实,我深知,这是砥砺奋进的自我加压,所谓不用扬鞭自奋蹄。而要赢得群众的点赞,就不这么轻松、简单了,借用习总书记的话说,那“是干出来的”。
毛主席的《送瘟神》通篇的名句,那是解放初期,对消除血吸虫顽疾的豪迈礼赞。如今六七十年过去了,我国已进入了新时代,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连吃个早点也兴微信扫描支付,而贫困、极度贫困尾巴还在“煞有介事”,岂可听之任之?我当时的突发奇想,就把贫困视为当年的“瘟神”了,不忘初心的共产党人,就要送他一把,把这个“穷神”彻底“请”走。
我思考的重点是在这个“桥”字上。要通过“连心桥”、“致富桥”等,搭建起送“穷神”的桥。首先说“连心桥”,就是发挥我们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把我们的意图、思路和愿景,转化为广大人民群众的实际行动。不是敲锣打鼓、欢欢隆隆地给钱给物的“输血”,而是有产业支撑和内生动力焕发的“造血”。通过深入群众,很快“群众被动员起来”,有了先期反应。一位先富起来的经营户,率先提出连续三年投资,帮助贫困户和特困户学生解决难题,并建设村里的文化广场。第二是“增收桥”。增收一直是“三农”问题的重中之重,而增收的“金钥匙”不是靠、等、要,而是靠调研、思考与果敢决策得来。在村两委的支持下,很快物色了厂房;在行业领军人物的支持下,我们找到了服装加工的合作企业。一俟条件成熟,深入洽谈,一旦进入培训阶段,农民在家门口就业、增收的大闸就要开启了。那时,常店村就第一次与外面的世界与真正的市场连接起来了。
随着帮扶工作的深入,特别是随着与农民群众更加的心心相印,更多地知道农民想什么,我们还要搭建更多地“桥”,让农民有更多的满足感、幸福感和安全感。而这个“安全感”,含义更多的是不再返贫、增收和产业链断裂上,再有过多的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