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杨柳
2024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曲阜文化建设示范区将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市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精神,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坚持项目带动、活动引领、宣传助力,以“大尼山片区”理念全力推进尼山文化片区规划建设,打造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新高地,在全省重大文化片区建设中走在前、当标杆。
加强统筹谋划
加快尼山文化片区发展
持续抓好《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曲阜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示范区建设规划的通知》《济宁市高质量推进曲阜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示范区建设行动计划(2022—2025年)》《中共济宁市委关于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打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先行示范区的意见》《曲阜文化建设示范区文化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0年)》重点任务落实。推进落实《尼山文化片区综合发展规划》,统筹做好尼山文化片区建设工作,在省内继续保持重大文化片区建设第一方阵。扎实推进“十四五”规划实施创新试点平台建设,做好“十五五”规划重大事项、重大工程、重大项目的谋划。
持续精准发力
强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
围绕尼山周边生态治理,继续推进实施尼山周边水生态修复与治理工程,推进尼山水库增容工程、小沂河治理工程和尼山灌区白村坝除险加固工程。推进实施尼山文化片区乡村振兴项目,对颜母庄、宫家楼、长座村、东龙村进行外立面改造、雨污管道下地、强弱电下地、露营地服务等,提升尼山周边村庄人居环境,发展文旅产业,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加快推进鲁源小镇核心区工程建设,2024年计划完成项目核心区一期工程建设。加快推进尼山世界儒学中心联合研究生院建设,推进邹城市大洪沟民俗产业园三期、泗水县等闲谷乡村振兴综合体项目和“尼山鹿鸣”项目。
强化服务保障
推进重点项目建设提速增效
推动完善尼山文化片区规划建设体制机制,建立高效协同的项目推进体系,进一步加大督导推进、服务保障力度,全力推动尼山文化片区重点项目建设提速增效。继续实行挂图作战推进机制,重点围绕保障第十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等重大活动的举办,制定重点项目《重点工作任务统计表》《重点项目挂图作战推进图》,细化月度目标任务,倒排工期、压茬推进。当好项目推进的服务员,全力靠上服务,做好要素保障。定期调度工作进展情况,形成推进重点项目工作合力。
实施品牌战略
全面打响尼山文化新地标
实施“诗礼尼山”行动。结合乡村文化振兴,推进实施尼山文化片区乡村振兴项目,提升尼山周边村庄人居环境,发展文旅产业,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将尼山圣境、鲁源小镇、夫子洞、耕读书院及周边村落一体打造成为“大鲁源”,赋予鲁源和周边尼山、昌平山更多文化内涵,让“千年鲁源、万世昌平”成为有影响、立得住的文化地标。提升尼山文化片区层次能级和承载能力,坚持重点规划、特色发展,为广大人民群众营造更加有效的休闲度假空间,提供多样化、高质量的休闲度假旅游产品,推进尼山文化片区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
深化交流合作
推动文化“两创”落实落地
发挥文化“两创”工作牵头抓总作用,积极配合参与尼山世界文明论坛等重大文化交流活动。在持续高标准打造优秀传统文化“两创”示范点的基础上,对尼山文化片区周边文化“两创”示范点有计划地提质扩面,更加注重发挥好典型示范带动作用,让传统文化可体验、可感受、可触摸,打造活态传承新阵地,配合重大活动开展充分展示中华文化标识和文化“两创”成果。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立足示范区建设实际和职能定位,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相结合,积极开展优秀传统文化“两创”交流合作,为示范区建设凝聚共识、集聚智慧、汇聚力量。与孔子研究院、孟子研究院、孔子博物馆、济宁政德教育干部学院、曲阜师范大学、济宁学院等驻济研究机构和高等院校深化交流合作,形成推进优秀传统文化“两创”先行示范区建设的强大合力。依托曲阜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产教联合体,主动协调有关部门(单位),积极配合济宁职业技术学院,完善联合体运营的体制机制和工作流程。
加大宣传力度
营造文化传承发展良好氛围
高标准提炼济宁市文化“两创”成果,组织开展宣传推介,全力打造优秀传统文化“两创”先行示范区。依托中央、省、市主流媒体,结合《文化示范报》和示范区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平台,深入实施文化宣传创新行动,推动优秀传统文化传播交流,持续营造良好宣传氛围。高标准完成《曲阜文化建设示范区文化“两创”理论的实践与探索》项目,联合省、市高等院校、研究机构和有关新闻媒体,组织召开成果发布会,宣传推介济宁市文化“两创”成果。与曲阜、泗水、邹城等县市区联合开展优秀传统文化系列活动,推动优秀传统文化“两创”落实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