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彦彦
本报通讯员 张长青
位于邹城市太平镇的鲁南人民抗日游击总队纪念馆,规模不大,颇为庄严。一幅幅黑白照片,一件件珍贵史料,把我们带回到曾经发生在这方热土上的硝烟岁月。
1937年12月15日,由共产党人彭建华、冯起、步云亭等领导的200多人的鲁南人民抗日游击总队在南亢乡农学校、中共邹县县委所在地宣告成立,在不到半年的时间内便发展成2000多人的鲁南人民抗日自卫团。从南亢起义打响了鲁西南地区武装抗日的第一枪,到中共邹县县委成立济宁地区第一个县级党组织;从邹县抗日民主政权成为鲁南地区第一个县级民主政权,到太平镇冯庄党支部建立邹县的第一个农村党支部……“邹西三杰”的英名历史不会忘记,人民永远感怀在心。
历史的长河静观时往往风平浪静,只有蓦然回首,才能体会它的波澜壮阔。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站在烈士塑雕前,内心激荡,感慨万千。
热土上总有激扬壮歌
从纪念馆南行不远,是太平镇政府的所在地。镇文化站站长尹明艳告诉记者,脚下这块土地上,44年前,就是闻名全国的“邹西会战”主战场。
“邹西会战”即邹西农田基本建设会战,1975年至1978年,历时3年8个月,当时的场面特别宏大。会战区域地处南四湖以东的白马河流域,为邹县、微山、兖州、滕州、曲阜及济宁郊区等五县一郊的结合部,计14万亩耕地,92.4万人。区内白马河纵贯南北,亮山山脉横跨东西,平原涝洼地80%,这里每年平均有近50万亩土地遭水旱灾害,为当时的后进片。1975年7月,济宁地委作出了组织邹西会战的决定,抽调3400多名干部组成工作队,进驻了380个重点队。以白马河治理为骨干的南治山、北治洼农田基本建设战役迅速展开。经过三年艰苦奋战,邹西会战共治理涝洼31处,治山13处,新增灌溉面积16.8万亩,除涝面积18.2万亩,梯田7.6万亩,打井2937眼,建站 34 处, 使白马河达到3年一遇除涝、 20 年一遇防洪标准,从而在较大范 围内改变了邹西的面貌。会战的丰硕成果受到了中央、省委的好评。《人民日报》发表了反映邹西会战、题为“建设社会主义大农业的伟大创举”的文章, 对推动当时全省的农田基本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 。
1992年,经国务院批准,撤销邹县,设立邹城市,从而结束了邹县自秦朝以来县的建置历史,成为邹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新程碑。在随后的岁月中,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首批创新型县(市)建设、整建制打造乡村振兴示范市……一个个经验模式从这片热土上喷薄而出,讲述着邹城人敢想敢试、敢为人先的精彩故事,中国百强县、“国家森林城市”、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一项项荣誉纷至沓来。
沃土上焕发新活力
然邹城因煤而兴,也因煤而困。煤电资源的开发,极大促进了区域经济快速发展,同时也带来了资源过高消耗、环境污染、生态失衡等问题。加速经济战略转型、形成多元支撑、摆脱资源过度依赖局面,是邹城的决策者们必须解决的课题。
记者在位于邹城工业园区的山东荣信集团得知,这家企业不久前相继拿下了山东民企100强和中国民营企业制造业500强的桂冠。作为大型现代化化工企业,他们在发展之初就坚定地把“绿色发展”作为根本,坚定外延内涵同步发展道路,确立“稳焦延化 ,焦化并举,联合石油化工;吃干榨净,实现资源综合利用,发展循环经济,延伸产业链条,产出终端产品”的发展战略。成立十年多来,集团创造了十五个月投产的“荣信速度”,创造了2012年销售收入突破百亿大关的“荣信现象”,创造了安全环保能效、资源综合利用、循环经济领跑同行业的“荣信标杆”,创造了煤化工融入石油化工的“荣信模式”,创造了业绩连年保持同行业最好水平的“荣信业绩”,创造了“产品、人品、企品”三品合一的“荣信品牌”,迅速成为鲁西南地区快速崛起的一颗耀眼明星。
如果说荣信是邹城经济发展、转型的一个缩影,那么,邹城决策者面对时代课题,还有更大手笔:把园区作为新旧动能转换的主战场,同步做强邹城经济开发区、邹城工业园区2个省级园区,打造中心机电产业园、唐村循环经济产业园、保税功能区3个特色园区,构建“1+2+3”园区发展格局。实施产业转型升级工程,积极推动化工、装备制造等传统产业提质增效,实施总投资239亿元的61个技改项目,其中16个被纳入省和济宁市重点企业技改储备库;加快新材料、健康医药、机器人等新兴产业发展壮大,新上太阳宏河纸业30万吨生物质纤维和35万吨天然纤维素、布科思搬运机器人等项目,成功举办全国、全省大学生机器人大赛,11个项目先后入选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项目库。(下转3版)
记者感言:一切伟大的成就都是接续奋斗、接力探索的结果;一切伟大的事业都需要在承前启后、继往开来中推进。邹城人民沿着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不断奋进,锲而不舍、一以贯之、再接再厉。回顾峥嵘岁月,令人感到骄傲自豪,并从中获得激励。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展望未来,令人充满信心:一个经济强、生态美、产业优、百姓富的和谐新邹城已经呼之欲出!
图为鲁南人民抗日游击总队纪念馆。 ■记者 刘传伏 摄 (转03版)
(接01版)(上接1版)出台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30条意见,大力扶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加大“510”企业培育力度,泰山玻纤成为省制造业单项冠军培育企业,艾特成为省瞪羚企业,全市民营经济市场主体发展到7.56万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346家。2018年邹城市地区生产总值突破千亿大关达到1008.2亿元;今年上半年地区生产总值完成531.4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43.1亿元,再创新高。
这是一方生活的乐土
置身于太平国家湿地公园,不由神清气爽、心旷神怡。这里与南四湖水系相连,是南水北调东线汇水区域,也是兖州煤田太平采煤区,属于华北平原典型的采煤塌陷新生湿地。
怎样最大限度地保护和恢复煤矿塌陷地湿地?这一点,邹城又走在了全国前列。“我们以湿地生态系统保护为核心,以展示湿地生态功能和湿地文化为宗旨,以体现地域文化为特征,以湿地体验为主要利用形式,以科普宣教为靓点,创建全国采煤塌陷区新生湿地生态修复的典范,成为邹城市城市建设的一张新名片。”邹城市自然资源与规划局高级工程师黄鑫介绍说。
湿地的保护和恢复是邹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缩影。新中国成立70年来,邹城百万党员干部群众砥砺前行、团结奋进,闯出了一条从无到有、从粗放到高质量的经济社会发展之路,经济实力显著提升,城乡面貌日新月异,群众生产生活水平节节攀高,孟子故里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2018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1.5%,城市建成区面积达到47.1平方公里,成功纳入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顺利通过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验收和省级健康促进市考评,被授予国家森林城市称号。以建设乡村振兴样板市为目标,以“五大振兴”为引领,策划实施了31个总投资185亿元的示范项目,形成了推动乡村振兴的“一张蓝图”,工厂化生产企业达到20家,年产值实现30亿元;集中突破和重点实施城乡道路、供水、公交、环卫、燃气、生活污水处理“六个一体化”建设,梯次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建成济宁市级示范片区5处、示范村210个,美丽乡村覆盖率达到68%,农村生活环境全面改善。
邹城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杨华介绍,邹城市高度重视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弘扬,全面深化文旅融合,深入挖掘孟子思想、母教文化的当代价值,连续13年成功举办母亲文化节,启动实施伏羲文化产业园、凤凰山国际旅游度假区等11个总投资97亿元的文化旅游项目,全市4A级、3A级景区达到18处,成功入围全省文化强省建设先进市。以打造国家级政德教育基地和国内一流的廉政教育基地目标,全面提升孟子馆教学水平,新打造上九山古村、后八村等体验教学点,开发12堂精品课程,上半年承接各类班次164个,培训学员7384人次,建成2处廉政文化主题公园。
70年弹指一挥间。站在中国这艘改革发展的巨轮上眺望,邹城实现了由封闭、贫穷和落后到开放、富裕和文明的沧桑巨变,人民生活实现了由贫穷到温饱,再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如今的邹城干部群众,依旧齐力同心,奋斗不息, 聚力加快动能转换先行区、乡村振兴样板市、文化建设示范区、创新创业新高地、生态优美宜居城建设,续写新时代富美邹城高质量发展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