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04日
首页
第01版:

改革创新引领发展 对标先进跨越赶超

——访济宁高新区党工委书记刘章箭

■本报记者 徐斐 本报通讯员 张嘉衬

“始终把深化改革创新作为推进高新区‘三次创业’的根本动力,坚持制度设计、领衔推进、措施倒逼多管齐下,鼓励和引导各级各单位加大自主创新力度,以‘归零意识’和‘打散重来’的勇气,向体制要活力、向机制要动力、向改革要张力。”济宁高新区党工委书记刘章箭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突出领衔推进,落实主体责任。把部门协调难度大、政策关联度高的改革举措作为重点,实行一项重大改革、一名区级领导领衔、一个单位牵头推进、一批参与单位支持配合,区级领导领衔的11项改革顺利推进,带动改革主体责任落实。全面推开“借鉴性改革、提速性改革和突破性改革”,每个部门单位推出6项改革,以“一把手改革”事项为示范,抓关键问题、抓实质内容、抓管用举措,持续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生机活力。深化“大比武、大竞赛”,开展“近赶潍坊、远学长沙”活动,对每个部门下达1项硬性任务,对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好经验、好做法,实行拿来主义,结合部门实际大胆借鉴,创新运用。拓展社会各界参与改革决策、评价的途径和方式,探索建立改革决策咨询专家库,专家顾问通过听取汇报、问答交流、研讨建议等方式,开展重点改革项目督查指导。

坚持顶层设计,引领自主创新。创新谋划“五化一破冰”改革框架。坚持生态化导向,重点推进了四基产业供给体系建设、专业园区聚集机制等,全力推动产业转型组织创新,获批2018年全国唯一一家五星级工程机械基地。坚持市场化导向,探索实施了创新载体平台化、银企对接阶段化等机制,推动要素配置模式创新。坚持现代化导向,探索了厂区校区园区社区四区融建机制、TBD/CBD/RBD三圈带动等连片开发机制,加快产城融合创新发展。坚持国际化导向,探索与海外科研机构、企业、专家直接进行技术对接机制,建设了跨境电子商务平台,进一步推动开放经济平台创新。坚持法治化导向,推进一枚印章管审批、一支队伍管执法、一个平台汇数据,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动营商环境制度创新。坚持破冰“铁饭碗”,在不突破市编委核定的机构个数、编制总量和领导职数的前提下,自主设置机构、设定岗位、招聘人员、绩效考核,形成“大经济”“大招商”“大科创”等行政管理机制,从40个部门缩减为15个,缩减率60%;绩效考核推行了关键绩效(KPI)、组织协同(CPI)、职业行为(BPI)和加减分事项(OPI)多维度指标体系。

强化主责主业,做实改革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山东时指出:企业是创新主体,掌握了一流技术,传统产业也可以变为朝阳产业。刘章箭告诉记者,济宁高新区牢记总书记嘱托,牢固树立和践行新发展理念,实施“产品换代、电商换市、制造换法、业态换新、机器换人、腾笼换鸟”六换工程,打造出如意集团、山推机械等为代表的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高新样板”。集中力量打造高端装备制造、医养健康、新一代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四大产业版块,按照集群化思路划定了1.2万亩的发展集聚区。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启动编制35平方公里的中日韩国际项目合作试验区总体规划,获批省外贸转型升级试点县。着力提高创新创业资源融通效率与质量,建成国家级和省级孵化器、众创空间26家,孵化面积达100万平方米,获批国家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升级特色载体。

推进制度创新,加快流程再造。成立行政审批服务局,30个部门459项行政服务权限集中入驻为民服务中心,实现了“一枚印章管审批”的格局。(下转2版)

2019-10-04 ——访济宁高新区党工委书记刘章箭 1 1 济宁日报 content_16597.html 1 改革创新引领发展 对标先进跨越赶超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