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3月22日
第04版:

融入日常 化作经常

——汶上县关工委掀起学雷锋活动热潮纪实

■本报记者 张体儒

时维三月,春意盎然。神州大地掀起了学雷锋活动新一轮热潮。一项群众性学习实践活动已持续开展了61年,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忠诚于党、奉献祖国、服务人民,涌现出一批又一批雷锋式时代新人,为新时代伟大变革注入红色血脉。

汶上县关工委深刻把握雷锋精神的时代内涵,不断丰富拓展学雷锋活动的平台载体,开展“传承雷锋精神,争做时代新人”系列主题教育活动,让学雷锋活动融入日常、化作经常。

强活动,把握学雷锋时代内涵

自济宁市纪念“向雷锋同志学习”题词60周年座谈会暨青少年“传承雷锋精神,争做时代新人”活动月启动仪式在汶上举办以来,县关工委认真贯彻落实会议精神,持续深化“传承雷锋精神,争做时代新人”活动。3月3日,高规格举办了汶上县“传承雷锋精神,争做时代新人”活动启动暨第三届十佳学雷锋好少年颁奖仪式,宣读了《关于表彰汶上县第三届十佳学雷锋好少年的决定》,公布了第三届十佳学雷锋好少年名单。3月5日,圆满承办由市关工委、团市委、市教育局主办的“传承雷锋精神,争做时代新人”网络直播活动。全县各乡镇、街道、社区、学校关工委积极开展了“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雷锋精神”“青春建功新时代,学习雷锋志愿行”等丰富多彩、主题鲜明的学雷锋活动150余场次,在全县掀起了学雷锋活动的新热潮。

强平台,开辟学雷锋广阔天地

立足资源优势建基地。县关工委积极贯彻落实省关工委高新亭主任“一个基地就是一个平台,一个展室就是一段历史,一件展品就是一个故事”指示要求,不断整合雷锋展馆、雷锋讲堂、七问大课堂、汶上一中德育教育展馆等优质活动阵地,创新打造汶上农商银行雷锋支行等新一批学雷锋志愿服务基地,开辟更多校内外教育活动场所,建成雷锋精神宣讲、红色基因传承等关心下一代教育基地集群。截至目前,各教育基地已接待青少年研学300余场次,受教育师生达1.5万人次。

整合“五老”队伍同部署。“五老”是新时代关心下一代工作的主力军,为更好发挥“五老”的优势和作用,县关工委采取组织发动、典型推动、“五老”带动、表彰促动等方式,组建了县“青少年主题教育名家大讲堂客座教授”、县“名家名师‘五进’ 导读品读《丛书》五年行动”首批“名家名师”、县优秀“五老”志愿者工作室等专业化“五老”队伍,组织“五老”深入学校、社区、展馆开展主题教育宣讲。

融合协会力量共发展。县关工委发挥牵头协调作用,充分调动县学雷锋协会、县佛都志愿者协会、县心理学会等志愿者协会的积极性,进学校开展“弘扬雷锋精神,争做新时代好队员”主题宣传活动,进社区开展“三月春风暖人心,雷锋精神伴我行”义诊义剪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进军营开展“传承雷锋精神,争做新时代四有革命军人”主题活动助力“准新兵”迈好军旅第一步,进展馆开展“传承雷锋精神,争做时代新人”报告会,不断提升全县关心下一代志愿服务工作的合力、深度和成效。

强宣传,构建学雷锋丰富载体

汶上县关工委积极适应新时代关心下一代工作需求,将网上关工委建设与学雷锋活动深度融合。探索建立“互联网+关工+雷锋精神”工作模式。通过“汶上县关工委”微信公众号,开通“传承雷锋精神,争做时代新人”专栏,推出“张茂路讲雷锋”线上宣讲31期,在全社会引起强烈反响。充分发挥直播平台优势。县关工委不断加强与“济宁关爱之家”“时代中都”等直播平台的沟通协作,通过直播间向全社会实时直播关工委重要活动。截至目前,汶上县“传承雷锋精神,争做时代新人”活动启动暨第三届十佳学雷锋好少年颁奖仪式已有3.43万人次青少年在线观看,推动了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专业化、长效化、品牌化。持续强化传统媒体作用。县关工委重视发挥传统媒体作用,使之成为推动工作、指导工作的有效工具,今年山东电视台《新闻联播》栏目报道汶上县开展雷锋精神宣讲活动,《听,雷锋故事》系列教学短片在“学习强国”平台播出,得到了省市县领导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赞扬,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认可和广泛赞誉。

2024-03-22 ——汶上县关工委掀起学雷锋活动热潮纪实 1 1 济宁日报 content_165870.html 1 融入日常 化作经常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