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鲍童
本报通讯员 袁进 王琴 李莉
“走路三四分钟就能到小区新开设的托育园,解决了我们双职工家庭的带娃难题。”谈起现如今的便捷生活,任城区南苑街道南池御都小区的居民刘兰说。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作为济宁的主城区,任城区承担着更多市民对于美好生活最朴素的向往,从启动教育提质行动到开展稳就业促创业行动,从推进社保扩面提标到深化养老托育改革……一项项“民生清单”变为群众的“幸福账单”,让生活在这座城市里的人们有着越来越多的获得感、幸福感。
托育教育有了“新样态”、智慧校园不断升级、特色校本课程落地生花……近年来,任城区教育聚焦“提质”,立足优质均衡发展,建设了越来越多“家门口的好学校”。
“以前遇到天气不好时,回到家饭菜都凉了。自从在学校里就餐后,每天都能及时吃上香喷喷热腾腾的饭菜,吃饭后还能和小伙伴们交流学习,我十分开心。”济宁市实验小学学生张芊翊说。从2022年秋季起,任城区全面推进放心午餐工程,为城乡中小学生提供营养午餐配餐服务。集中配餐,严选具有资质条件的配餐机构,建立主体责任制,制定食品安全管理细则,对经济困难学生可提供免费午餐。
“早在2021年,我区涉农镇街学校就已实现学校食堂供餐和布局调整学校集中配餐服务。截至目前,全区已有74所学校实现供餐配餐服务,服务学生3.2万人。”任城区教体局相关负责人说。
为做强“最优教育在任城”品牌,仅在2023年,任城区就新增省级示范园和一类园48所,霍小立国校区等3所学校投入使用,新增学位6500个,平稳化解秋季入学高峰。与通宁高中、上海交大附中成功签约,7所学校纳入名校教育集团,660间教室完成照明改造,获评省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试点区。
“顿顿热饭热菜,天天都能吃上肉,这日子美得很呢!”坐在任城区唐口街道刘闫新村悦享小院的餐厅里,吃着白菜炖豆腐,喝着热乎的南瓜玉米粥,72岁的村民闫大爷说。像闫大爷这样,暑往寒来一日三餐饭点前后,村里50多名70岁以上老人都会准时到悦享小院幸福食堂打卡就餐。
“我眼睛不好,买菜做饭不方便,幸好村里有食堂,志愿者还会帮忙把饭菜送到家里……”村民马秀华对幸福食堂赞不绝口。除了每天到食堂集中用餐的50多名村民,针对居住较远的高龄、独居和行动不便的老人,幸福食堂采取“集中照护+上门配送”模式,村里的网格员担任“送餐员”,提供免费送餐到家服务。在送餐的同时,还可以及时了解老人的其他需求,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同时,借助村里的“信用超市”,积极开展“信用+”活动,在幸福食堂,自愿参加洗衣、洗菜、包水饺等活动增加相应积分,就餐费用由村乡贤会组织赞助,提升了村内老年人的幸福指数。
此外,为了筑牢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第一道防线”,任城区完成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任务,市中西医结合医院通过三甲评审,作为全省唯一县级医院入选省中西医协同“旗舰”医院建设试点。2023年以来,任城区突出就业优先,促进创业带动就业,推出一系列有力举措,全省首家人力资源发展集团在任城区建成运行,举办人才招聘活动225场,发放创业担保贷款3.77亿元,城镇新增就业2万人。针对特殊困难群体,任城区社会救助保障标准实现19连增,区医保服务窗口获评全省医保经办服务标准化窗口,居民长期护理保险纳入省级试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