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3月24日
第01版:

我市持续推动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

本报济宁讯(通讯员 张艺文)去年以来,我市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紧扣“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民族工作主题,强化工作举措,不断开拓进取,谱写了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不断探索,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加强理论研究。出台《关于加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论研究体系建设的具体措施》,鼓励和引导各级统战部门、高等院校、研究机构积极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课题研究。孔子研究院、曲阜市委统战部重点课题项目“孔子儒学与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研究”的阶段性成果《孔子故里文脉悠悠》在《中国民族》杂志刊载。创新工作形式。借助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契合不同群体需求,注重创新形式,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让各族群众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做好北京“中华民族共同体体验馆”展示体验项目布展工作,全市4个体验项目成功入选,数量全省第一。参与全省“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建设共有精神家园”主题文创作品征集活动,提报文创作品103件,7项作品获省级荣誉。加强宣传引导。扎实开展第23个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系列活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成果展和“花开儒乡石榴红 奋楫扬帆新征程”主题文艺演出等。制发宣传手提袋500余个、宣传折页及宣传单10万余份,开展政策咨询2000人次,开展宣传宣讲活动1000余场。

互嵌和融,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发挥先进典型引领作用。曲阜市在全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创建试点工作现场会上作典型发言,全省共7个。2023年新创建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7个,“红石榴”岗位3个,“红石榴”家庭3个,推荐2家单位申报第十一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

搭建实体化载体。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六进”(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进乡镇、进学校、进宗教活动场所),搭建实体化载体,让各族群众都能参与其中。目前,共有省级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2家、市级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5家,省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29处。持续开展“红石榴”品牌创建,打造“红石榴”示范窗口22处,建成“红石榴”品牌社区30个, “红石榴”主题公园10处。构建和谐式关系。实施“居民说事”制度,建立“同心民族议事厅”,帮助解决生产生活就业等问题。成立“少数民族维权法律援助工作站”,聘请专兼职律师72名,开展法律援助80起。充分发挥城乡公益性岗位服务社会事务的功能,做好新形势下基层民族工作,全市共设置基层民族事务类公益性岗位394个。

多措并举,推进“三项计划”走深走实。与有关部门联合制定《关于实施民族工作“三项计划”的具体措施》,建立完善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项目备案库,向省提报推荐16个项目,重点推介5项。制定《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计划实施方案》,全域打造“道中华·儒乡行”品牌12个,重点打造曲阜“三孔”2023年度全国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计划试点示范项目,形成近2万字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解说词。2023年以来,累计培育体验行基地39个,打造线路31条,参与体验行人数88.79万人,开展导游培训25次,累计656人,导学员队伍232人。深化各族青少年交往交流计划,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校地共建”、“手拉手、心连心”书信联谊等活动,累计参与8000余人次。开展“民营企业边疆行”活动,组织民营企业赴新疆进行实地考察,动员民营企业积极参与边疆建设,全市已有8家企业参与,投资金额2亿元。

2024-03-24 1 1 济宁日报 content_165809.html 1 我市持续推动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