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鱼台讯(通讯员 随艳寒)在王鲁镇现代农业示范园标准化水产养殖基地内,一尾尾泥鳅灵动地穿梭在帆布池内。今年1月,示范园购进800万尾杂交泥鳅,投放进65个帆布池中,致力于打造生态、环保、绿色的水产养殖产业基地,已初见成效。
据了解,王鲁镇现代农业示范园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发展,采取帆布池内桶式循环流水养殖,颠覆了传统的养鱼模式,走出了一条节能增效的现代养殖业发展新路。基地采取温控大棚技术,建有增氧系统、排污系统、水质监控系统、水循环净化系统、恒温系统等,同时通过微粒机、过滤池、培菌池、沉淀池、蛋白分离器以及杀菌器对水质进行改善和更好地观察,保障了泥鳅在舒适的环境里成长。
“通过科技化、生态化养殖,从鱼苗投放、养殖管理到成鱼捕捞,既节水又节省人工。5月中旬泥鳅可投入市场,总产值可达5万余公斤,按照每公斤32元的均价,可收入160万余元,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王鲁镇王鲁新村支部书记王启龙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