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康梦、强国梦、中国梦,归根到底是老百姓的“幸福梦”。在全市2024年高质量发展动员暨干部作风建设大会上,市委书记林红玉指出,“让老百姓过上更好的日子”,需要各级脚踏实地、扎扎实实付出努力,要求全市各级干部要进一步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的使命担当,以更加扎实的作风听民意、纾民忧、解民困。
要始终以真心换真情。以百姓心为心,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是党的初心,也是党的恒心。只有读懂群众想要什么、需要什么,站在群众的角度思考、谋划,才能把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只有设身处地为群众着想,才能架起与群众心连心的桥梁。每一名党员干部都来自人民群众,要把群众当成自己的父母亲人,对群众保持满腔热情,带着感情设身处地为群众着想。一定要少在办公室坐着,多到群众家中走一走、聊一聊,让干部与群众零距离,以真心换取群众的信任。
要始终把小事当大事。“把老百姓的每一件小事办实、好事办好”,是对我们干部最现实的考验。上学、养老、看病等每个人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生活日常,承载着我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办好教育,要着力扩大优质资源供给,按照目标要求,在加强普通高中建设、有序扩大优质普通高中招生规模上下足功夫,确保落到实处、见到实效。办好医疗,要着力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全面提升市公共卫生“六大中心”,高标准建设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规范提升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开展好“济宁天天有名医”活动,让我市及周边地市广大群众在家门口就能看“全国名医”。办好托育,要着力降低入托费用,关键是进一步细化政策,加大托育机构财政扶持和激励性奖补力度,提高运营补贴标准,落实好相关政策,真正办成“托得起、托得到、托得好”的人民满意普惠托育。办好养老,要健全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加大对国内知名康养机构的招引力度,着力发展中高端养老。
要始终用实干赢民心。群众看干部,不仅看说了什么,还要看做了什么,只有群众满意了,工作才算是干好了,群众的口碑才是最大的政绩。党员干部要从人民群众关心的事情做起,从让人民满意的事情抓起,既倾心于“雪中送炭”,实实在在解决群众的烦心事、操心事、揪心事;又多做补短板、打基础、利长远的“分内事”,一张蓝图绘到底,一茬接着一茬干,让人民看到变化、得到实惠,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各县市区要量力而行、尽力而为,财力再紧张、民生支出一分都不能少,任务再繁重、民生工作一天也不能拖,每年实打实地办好几件民生实事。各部门单位要不等不拖,扎扎实实解决群众诉求,对群众反映比较集中的问题,要第一时间过问解决,决不能拖拉应付,以真心换真情,用实干赢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