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3月14日
第08版:

党润红心 激发奋进力量

——济宁市运河实验小学“和润文化引领学校高质量发展”系列报道之一

抓好党建促教学

凝心聚力促发展

■本报通讯员 刘建 贾艳青 张红静

编者按:近年来,乘着全区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春风,济宁市运河实验小学全面扎根运河文化,积极践行“和润”教育,着力建设“党润红心”“爱润校园”“启润课堂”“乐润实践”“协润家校”“慧润教师”“德润少年”“养润课程”八个工作体系,以文化彰显教育特色,以特色塑造学校品牌,办学品位不断提升。先后获得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山东省绿色学校、山东省卫生先进单位、济宁市优秀少先队集体、济宁市规范化学校、济宁市文明校园、济宁市中小学党建工作示范校、济宁市中小学“一校一品”党建品牌、全市教育系统平安校园建设先进单位、济宁市任城区运河文化品牌学校、全区教学工作先进单位等多项荣誉,社会美誉度不断提升。为充分展示学校成绩,总结学校先进经验,激发昂扬奋进力量,特推出济宁市运河实验小学“和润文化引领高质量发展”系列报道。

济宁市运河实验小学始终坚持党建统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按照“围绕教学抓党建,抓好党建促教学”工作思路,结合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强化政治引领,创新党建方法,将党建工作品牌化建设作为推动学校发展进位的有力抓手,不断激发党组织内在动力和党员创新能力,凝聚起改革奋进的强大力量。

强化支部议事

为学校发展把脉领航

严格执行“三重一大”等工作制度,建立学校支部会议与学校行政办公会议联席制度。就学校文化挖掘、特色打造、质量提升多次召开工作会议,共同研究决定新时期学校发展思路:从运河文化核心要素出发,进一步提出“和润教育”的办学主张。着力建设“党润红心”“爱润校园”“启润课堂”等八大工作体系,确定“一二五”工作思路,围绕立德树人一个中心,守牢一条安全底线,远离一条师德红线,深入实施“读好书、写好字、讲好话、好身体、好素质”五好工程,高位谋划,精细管理,搭建起学校长期持续发展的清晰框架,明确了工作重点,指明了工作方向。

以党风带教风

营造风清气正的发展环境

将政治理论学习作为党员教师的必修课,加强党员教育管理,规范组织生活,促使党员教师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四个意识”,提升自身素养。鼓励党员教师争做师德师风建设的带头人。开展以案促改廉政教育,重大节日提前进行廉政提醒等,精心组织培训,筑起思想道德教育和制度监督制约两道防线。以“政风清明、校风清净、教风清正、学风清新”建设为抓手,全面加强学校廉洁文化建设,大力倡树“清廉”之风。

党员教师“双培养”

全面提升教学质量

针对教育教学工作的特点,实施骨干教师中发展党员和把党员培养成骨干教师的“双培养”机制,充分提高党员队伍素质,改善党员队伍结构,不断深化学校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提高学校教育教学水平。近几年,向党组织主动靠拢的优秀教师越来越多,全校在职党员达到19名。以党员教师为主力军,积极开展优质课比赛、课题研究以及“青蓝工程”等教科研活动,取得积极成效。党员教师与困难学生进行结对帮扶,通过经济上帮助、心理上辅导、生活上关心、学习上“开小灶”等关爱措施,潜能生转化率达100%,稳步提升了学校教学质量,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进一步得到发挥。

以党建带队建

引导教育童心向党

聚焦少先队政治启蒙、价值观塑造主责主业,深抓落实党建带队建职责,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抓实少先队辅导员队伍建设,通过党员示范、专题培训、研学研教等活动,树立辅导员老师正确的教育价值观。抓好阵地建设,强化大队中队管理,开展好“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争做新时代好队员”等主题实践活动,打造“红领巾党史宣讲团”,开展校外实践,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厚植少先队员爱党爱国情怀。

党建工作做到细处实处,彰显了运河实小的好传统,凝聚了教育发展的正能量,学校多次获评任城区“五星级”党支部、任城区先进基层党组织、济宁市中小学党建工作示范校、济宁市中小学“一校一品”党建品牌,受到上级和群众一致好评。今后,学校将继续高擎党建大旗,坚持党教融合,深化品牌建设,为学校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加坚实的组织和思想保证。

2024-03-14 ——济宁市运河实验小学“和润文化引领学校高质量发展”系列报道之一 1 1 济宁日报 content_164723.html 1 党润红心 激发奋进力量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