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3月13日
第05版:

市交警支队

科技创新赋能交管信息化建设

市交警支队严格落实省公安厅、省科技厅公安科技创新示范基地建设和实施“科技兴警221示范工程”工作部署,联合青岛海信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全省率先组建“交通管理数字化创新应用联合实验室”,紧盯“实战需求、问题短板、科技前沿”,聚焦科技创新赋能公安实战,助推公安交管工作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立足长远谋划、先行先试,筑牢科技创新基础。强化组织领导,下好“一盘棋”。市交警支队始终将科技信息化作为“一把手”工程长抓不懈,坚持聚全支队之力,一体化推进信息化建设应用工作。制定市交警支队科技兴警具体方案,形成覆盖支队、大队、中队的科技信息化建设“一盘棋”格局。加大基础投入,搭好“一张台”。坚持“边建设、边应用、边完善”的原则,在先期科技应用专班的基础上,组建联合实验室,面积超过100平方米,配齐软硬件设施材料,为实验室高效运行提供坚实支撑。组建核心团队,选好“一批人”。注重对优秀专业人员的选拔重用,挑选工作经验丰富、成绩突出、技术过硬的民辅警,完善横向到所有部门、纵向覆盖基层科所队的科技人才网络体系,打造一支“技术上懂数据、懂网络、懂安全,管理上懂规划、懂建设、懂运营,应用上懂业务、懂研判、懂战法”的科技人才队伍。

聚焦资源整合、科学管理,提升科技创新水平。发挥各自优势,形成创新合力。以市交警支队和海信公司为依托,联合清华大学团队,海康、以萨等公司,集“学研用”于一体,打通技术创新与用户实践的最后壁垒,深耕专业领域前沿,进行技术创新、产品孵化。紧贴实战需求,明确研发方向。秉承“问题由一线发现、需求由一线提出、措施在一线落实”的原则,组织科技科和科技公司技术人员深入科室、中队调研,充分了解基层单位信息化建设和应用需求。同时建立微信群,方便基层一线民辅警和技术人员随时沟通交流,切实做到关注一线、支撑一线、服务一线。加大培训力度,提升创新能力。以联合实验室为依托,邀请清华大学、海信公司等单位的相关专家学者,组织开展数据建模、网络信息安全、移动警务应用等业务培训,提升支队整体科技应用水平。

聚力科技研发、创新成果,服务交管一线实战。开展科技攻关。围绕数据质量不高、系统融合不够等问题,会同实验室人员深入分析研究,运用大数据、AI等新技术,突破技术瓶颈,取得一系列科研成果。济宁交警智能交通可视化研判指挥关键技术及“情指勤舆宣督考”实战平台被评为省公安厅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多维融合定位系统”“警情自主发现平台”“涉案停车场管理系统”分别获市公安技术革新比武大赛一、二、三等奖,其中“多维融合定位系统”还获得全省公安交管大数据建模比武竞赛第三名,入选山东省数字强省“数创齐鲁行”经典案例、2023年度山东公安科技创新计划重点项目,并被省公安厅推荐至公安部参加“公安部应用创新计划项目”评选。推进试点应用。对上积极争取试点政策,主动联系公安部道路交通安全研究中心申请“道路交通安全隐患全息排查系统”试用资格,推进本地交通安全隐患排查工作;对下精心组织试点工作,选取济宁高新区大队吴泰闸中队、任城区常青中队作为试点单位,对无线指挥调度系统违停执法功能进行全流程试点应用,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加快系统研发进度,确保功能管用、好用。组织推广应用。坚持“用户评价作为第一评价”的原则,实验室研发的智能交通管控平台、警情多维融合定位系统、警情自主发现平台等成果已在支队相关科室、大队推广应用,效果显著。同时,还充分借鉴公安部、省公安厅科技进步奖、数据建模、基层技术革新比武等获奖项目,结合济宁本地实际,推动成果转化应用。实验室持续加强科技创新成果应用,夯实应用基础、减轻民警负担、提升基层能力,形成以科技创新支撑引领公安交通管理工作现代化的新动能、新模式。记者 曹梦溪

2024-03-13 市交警支队 1 1 济宁日报 content_164471.html 1 科技创新赋能交管信息化建设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