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雁南
本报通讯员 王建
“有事找元元!”近年来,在兖矿能源东滩煤矿职工群众中总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无论大事小事,只要在权益维护方面遇到难处,职工群众第一时间准会想到“元元”。
“元元”,名叫黄元元,今年42岁,现任东滩煤矿工会副主任。在接访处访第一线已干了15年。“人沉稳、办事扎实”“脾气好、有耐心、有爱心”,聊到元元,职工群众总会这样评价。
用情用心 把群众的难事办好
在东滩煤矿工会劳动争议协商调解室,职工王科发(化名)是常客,只要一有空,他便会来找黄元元聊家常、谈工作。
去年2月,因为种植牙的事,王科发第一次找到黄元元时,他满心的怨气:“我要维权!我要维权!”黄元元热情地接待了他,让他坐下,并笑眯眯地递上一杯热水:“消消气,消消气,有话咱慢慢说。”王科发显得很激动:“我刚从矿上有关部门过来,工作人员说种植一颗假牙只能报销800元,超出的费用个人自付,我觉得这事不合理……”
黄元元便以老大姐的身份与他从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开始沟通,王科发心情稍稍平复。黄元元拿出《工伤保险条例》与他一起探讨,“因工受伤享受工伤相关待遇,安装假牙也是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有明确标准。而种植牙属于医美项目,超出费用需要个人承担。”
“我知道这个规定,但总觉得因工受伤,自己掏了1万多元,心里憋屈,眼看着要结婚,用钱的地方还多着呢!”王科发叹了口气。
黄元元立马联系所在车间工会,协助做好思想工作并及时提供生活帮助。之后,王科发几次到黄元元办公室小坐,带给她的都是好消息:工区为他办理了临时性救济,完成了终身大事,又被评为“季度优秀员工”,他每天工作劲头更足了。
“我就服元元姐这人,咱职工的事,她总会想方设法给办好。”王科发感慨道。
“整天与弱势群体、有困难甚至有情绪的人打交道,饱尝其中的酸甜苦辣,支撑元元的是一种信念、一种使命,更是一份责任。”单位有关负责人如是评价元元。
随叫随到 当好群众的“暖心宝”
一位病亡职工家属到矿办公楼执意要找领导。得到消息后,黄元元立即赶到现场,看大姐穿得单薄,立即把自己围巾解给她:“去我办公室拉拉呱,咱一块想想办法。”
听到有人愿帮自己,这位职工家属便跟着黄元元来到工会办公室,她一边哭一边诉说着不幸。黄元元仔细听完后,调取了该病亡职工的情况,清楚了事情原委。“依据政策,2021年之后病亡职工家属不再享受供养直系亲属定期生活困难补助,政策不能突破。”在近三个小时的交流过程中,职工家属情绪慢慢平缓下来。得知她家中遇到临时困难,黄元元找到相关部门为她伸出了援手。
接单、受理、研判、转办、督办、回复、满意度评价……黄元元一心一意当好信访调解的“110”,不管是否节假日,或是白天黑夜,她都随叫随到。面对家中患重病的公公、分别上高中和小学的两个孩子,黄元元心存愧疚:“没有办法,24小时开机,班上、家里尽量两头顾呗!”
小事不出区,大事不出矿,矛盾不上交,如何让“枫桥经验”在东滩煤矿焕发出新的活力,黄元元进行了无数次“头脑风暴”:每周二信访调解接待日雷打不动;用舞台情景演绎案例、宣传推广信访知识;创新“一张笑脸相迎、一把椅子让座、一杯热茶解渴、一腔热情接待、一条途径解诉;及时认真倾听、及时有效沟通、及时正确引导、及时完善预案”的调解方法,总能解开心结,让职工群众满意而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