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徐斐 本报通讯员 段润曦
项目是抓出来的,事业是干出来的。市总指挥部推进保障办成立5年多以来,累计实施挂图作战一级项目384个,破解煤炭压覆、管线迁改等堵点卡点322处。2020年荣获省委、省政府“勇于创新奖”先进集体称号;2021年市委、市政府授予“集体三等功”;2023年,荣获全省机关党建创新优秀案例二等奖、“创新济宁行 改革济先锋”优秀改革案例一等奖、全市党委系统优秀调研成果一等奖,市委主要领导会议表扬7次、肯定性批示9次,创新打法获得山东《新闻联播》宣传推广。
绘制推进、保障“两张图”,按图推进、按图督战。市总指挥部推进保障办创新自主研发督导平台APP,通过数字化手段实现跟踪服务、闭环推进。持续开展季度攻坚,一季度一主题、一季度一评比,充分发挥重大项目牵引、示范、支撑作用。季度初,项目建设专班制定“跳一跳摘桃子”攻坚目标,录制视频承诺,通过《济宁日报》向社会公开,真正做到关死后门、满负荷推进。季度末,邀请“两代表一委员”、项目专家、社会观察员现场核验成果,创新推出“领先标杆榜”“加压奋进榜”,鼓励先进、鞭策后进,倒逼建设专班铆足干劲、比学赶超。坚持“天天一线”不间断,每天派出督导小分队,第一时间掌握施工进度、第一时间摸清堵点卡点。建立问题提报、交办、办结“三单”制度,每周召开要素保障现场“破问会”、堵点卡点集中交办会,项目建设专班现场提问、要素保障专班现场答复,问题不解决绝不罢休、解决不彻底绝不放过。严格实行“蓝黄红”三色管理,升级“济宁总指挥部督导平台”,常态化开展堵点卡点大排查,组织相关部门和保障专班把脉问诊项目建设中的土地、政策、资金等问题,实现了变不可能为可能,城乡建设呈现崭新面貌。
同时,市总指挥部推进保障办按照“工作项目化、项目清单化、清单节点化、节点责任化”原则,对指挥部承担的重点工作,全部明确任务目标、时间节点,上传总指挥部督导平台,按图研究、按图指挥、按图推进、按图督战、按图问责。实施督导调研全覆盖,深入各指挥部、专班“一线问需”,协调解决工作落实过程中的堵点难点问题,强有力推动重点工作任务落实落地。2020年以来,各重点工作指挥部、重点工作专班充分发挥牵头抓总、协同作战作用,以全国第五、全省第一的成绩夺取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称号,微山湖旅游区成功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获评全国首批婴幼儿照护示范城市,西苑医院济宁医院入选第五批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营商环境持续保持全省第一方阵,“多网融合”打通为民服务“最后一米”,人民群众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此外,在指挥部、专班建立临时党支部,在总指挥部督导平台搭建宣传窗口,创新打造“党建+指挥部+互联网”三合一工作模式,报送的典型案例《创建“一线党建”工作模式 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聚力赋能》,荣获2023年全省机关党建创新优秀案例二等奖,获2023年度“创新济宁行 改革济先锋”优秀改革案例一等奖。深入调研助决策,围绕我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广泛开展大学习、大调研,起草的5篇调研报告均进入市委、市政府决策视野,《绍兴、徐州重大项目推进考察报告》获市委主要领导批示,印发全市学习;《济宁市半导体、智能终端产业调研报告》获市委主要领导批示,推动成立半导体产业招商专班;《全市企业用工情况调研报告》获市政府主要领导批示,政府常务会专题研究;《关于大运河(济宁)文化带建设的思考》获市委主要领导批示、全市党委系统优秀调研成果一等奖,推动相关部门出台实施意见;《北京、德阳文旅综合体考察报告》再获市委主要领导批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