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记者 杨焕勇 种衍洋 鲁亚光 马晓璇
微山湖端鼓腔又称端公腔,发源于山东省济宁市微山县,是沿湖汉族传统曲艺艺术。自唐朝以来逐渐形成统一的曲牌调式、舞蹈表现形式和演唱内容,粗犷豪放,独具水乡特色。
端鼓腔属于古老傩文化,是微山湖形成后,渔民驱疫降福、喜庆丰收、祈福禳灾、消难纳吉的祭礼仪式,综合了民间音乐、舞蹈、剪纸、绘画等多种艺术形式的说唱艺术,蕴含着微山湖特定的传统文化及渔民生活生产方式。
端鼓腔几乎每月都有表演,像农历正月灯会、二月土地会、四月泰山大会、十二月封湖冬会、造船会、祭祖活动等等。陆地演出端鼓腔时,会场色彩鲜艳,并装饰有剪纸图案。以前渔民多在湖上生活,湖面上并连两只大船作为舞台,观众坐在各自的船上围而观之。如今,渔民已在岸上定居,演出是在岸边的戏棚里。棚里放上一面席子代指船,表演和在船上一样,主要有六大曲目:小龙行雨、还魂记、魏九替父、张郎休妻、刘文龙赶考、邀家神。每换一个曲目,都要举行换幡仪式,即换唱旗。唱旗升起,演出正式开始。
伴奏时左手把鼓端在手中,右手用竹制的鼓签敲击羊皮鼓面,下端的铁环子会发出悦耳的声音。2011年,端鼓腔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