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琴华
我国每年的节庆不少,跟小村里的人最密切的,是每年的3月12日植树节。小村的人不举行什么文娱活动,而是用植树来纪念这一天的到来。
小村不小,人口一两千,土地面积也有一两千亩。不过这些土地不是用来植树造林的,而是用来广种农作物的。那么在植树节这一天,小村人都要到什么地方去植树造林呢?
村前有一条东西走向的大堤,也就是护河堤。一条一二百米宽的河,南北就都有了既高又宽的河堤。河是一眼望不到边,那条巨龙般的河堤也是一眼望不到边。
吃过早饭,迈上河堤,呀!男女老少来来往往,有的挖坑,有的灌水,有的在给坑里的小树苗培土。“白头种松桂,早晚见成林。”我来到一对老夫妻面前,他们朝我笑笑。印象中,植树应该是年轻人的事,这一对上了年纪的老人怎么也来植树了。
那位老大爷看出了我的疑惑,就说:“本来今天在城里的儿子要过来植树的,我没让他来。”这对老人年轻时就植树,一直到现在,早已经习以为常了。老大爷又说:“让别人来植树,我还有点不放心。”
“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既然已,勿动勿虑,去不复顾……”我想起《种树郭橐驼传》里那个郭橐驼,不禁哑然失笑,因为年轻人并非像他想象的那样糟。在我不远处,就有一对小伙子正紧锣密鼓地忙着。他们把每一棵拇指粗的白杨树苗埋进坑里,都是有板有眼,像模像样,小树苗进坑时都要瞄着眼,看看那棵刚栽下的树苗,跟其他的是不是在一条线上。
据说,这对年轻人仅有初中文化程度,一到过年正月初三、初四,就爬上南下的列车。如今春运已经结束,这对年轻人怎么还不出去打工呢?
原来,他们家十几年前植的白杨树,都已经在春节之前砍倒卖掉了,河堤上埋着一桩又一桩树根。他们的父母,虽然还没有进入老年状态,可是由于操劳,身体大不如前了。年轻人就推迟了打工的计划,把树根都控出来,小树苗都埋进坑里再说。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别看一开始这些一两米高、大拇指粗的小树苗弱不禁风,十几年过后就成了参天大树了。“人无重见日,树有每年花。”这对年轻人说,正因为他们有了这笔卖树的钱,才凑足首付款,在城里有了属于自己的房子。我倍感意外,也更为他们感到欣慰。
还有一户是老少三代来植树的,孙辈负责浇水,儿辈负责培土,爷辈就围着小树苗,两脚不停地踩来踩去,就是要把土踩实,风吹不倒,雨也淋不倒树苗。
这户人家植的树并不多,何以祖孙三代齐上阵?爷辈说:“植树造林,绿化家园,是我们的家风,孩子从小就要树立植树造林的意识。”儿辈说:“上有老下有小,我这个连接祖孙三代的桥梁,责任重大。”那个孙子辈的男孩子估计上中学了,一副腼腆地说:“虽然我们衣食无忧,可是植树造林,人人有责啊。”孙子的话逗得爷辈和父辈笑了。我呢?也笑了。
河堤上的树植完了,人们又涌到了田边地头;植完了那里的树,又来到院前院后。只要有能植树的地方,小村人绝不放过。■李海波 摄影